涵江人文——著名中国画画家王鹏飞
2022-09-21 涵江区美术家协会
        莆田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称。莆田的书画艺术更是人才济济,大家辈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涵江绘画书法艺术一直走在各种艺术门类的前列。涵江书画界群星璀璨,人才辈出。他们在秉承古代书画传统的基础上,走新路,写新意,极力表现时代新风,创作出大量高水平的作品,饮誉海内外,出现了老中青作者群齐上阵的繁荣局面。

王鹏飞   中国画画家

         王鹏飞,1943年生于福建莆田涵江,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莆田六中退休教师,高级职称。《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画报》、《画界》分别介绍其艺术成就并刊登其作品,中央电视台予以报道。2011年10月在福建省美术馆举办《墨韵华章——王鹏飞从艺55周年》画展。出版有中国文联书画家艺术中心编辑的《当代中国书画精品系列书画集——王鹏飞国画集》。

《生生不息泽世界》  525 X 215cm

主要成就(中国美协主办):

▪ 1997年作品《归》入选世界华人书画展

▪ 作品《花季》获“1998年金彩奖,牡丹杯新人奖”优秀奖

▪ 1999年作品《能不忆江南》入选中国画三百家作品展

▪ 2001年作品《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获第一届“中国美术金彩奖”全国美术作品展提名奖

▪ 《微风》入选中法文化年——中国风情 • 当代中国画作品展

▪ 2005年作品《在水一方》入选第二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

▪ 2006年作品《天涯共此时》入选第三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

《妈祖》   178 X 96cm


苍秀蕴藉缣素间
——记中国画画家王鹏飞
   翁振新(原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博士生导师)

        灵气氤氲的闽中古镇涵江,一位其淡如菊、其温如玉的准老人在五十五个春秋的光阴中,孜孜矻矻地于缣素间涵纳万端,他就是出生于书画世家的王鹏飞先生。
       王先生自幼品学兼优,却因台属的关系走上一条坎坎坷坷、曲曲折折的人生道路。在社会这个最大的学校,他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存是最强的动力,因此对艺术的炽热追求更使他历久弥坚。他争分夺秒地拼搏,文革中,即使在牛棚里,他仍然能克服疾病和逆境等带来的种种困苦,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业余时间”,在小型的油画纸上临摹了毛主席各时期画像三十余幅。同时他还深入研习了毛主席诗词:他一边用毛笔沾水在地砖上反复练习笔法布局,一边用心体会毛主席诗词中严谨的对仗、惜字如金的字句,最重要的是每首诗词中博大的气势震撼了王先生,也开拓了他的眼界和胸襟!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178 X 98cm

        学习《矛盾论》则是另一个重要的课题;结合赏析美术作品,潜心深入研究画面构成中点、线、面、疏密、穿插及各种组合中矛盾的运用,色彩对比的运用,做到突出主次矛盾。文革后期,他更加潜心研究画史、画论、画法,特别是写诗词、做文章中的“起承转合”在作品构图中的运用,把学习中的各种理论融汇在勤勉的练笔、画面的构图及画作的创作中。

《南国来风》 180 X 180cm

        1972年始,每年一度的福建省美术创作学习班,给了他极好的机会,得到了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以及李耕国画研究所诸位师长的言传身教,他先后涉猎了油画、水粉、木刻、雕塑、年画等各个画种;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的努力,王先生各个画种的美术作品竟都选上了省以上的美术作品的展览,画艺大进。1979年,崭露头角的王先生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恢复后首批的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归》 178 X 96cm

        春风送暖,1985年,经莆田教育部门批准,王先生又考进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深造,其画艺更有了质的飞跃。他先后师承陈鹤、杨启舆、翁振新、翁开恩、张明超等诸位名师学习。与此同时,他博览群书,如学习了《砚边点滴》、《中国画论类编》、《中国画教学研究论集》及全国权威的美术报刊杂志上的画论画作。
       王先生有幸参观了在北京、上海、杭州、南昌等地举办的全国画展、法国卢浮宫及250年藏画展览,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画展等等,大开眼界;他遍访全国的名山大川,写生了速写达十余册,途中参观学习了包括庐山博物馆在内的各种展览,外师造化,中培心源。吸收中华民族各种优秀文化增加自身的素养,开始了素养、素材、创作等各方面的日积月累的努力,以期为自身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学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能不忆江南》 200 X 180cm

        小事不小,终身难忘:采风写生到庐山含鄱口时,在云涌山移的高山之上俯望大地,长江已成一条弯弯曲曲的白色小飘带,真是“云横九派浮黄鹤,流下三吴起白烟”,他顿生气吞云梦之感!大自然又一次极大地拓展了他的心胸,陶冶了他的情操,启发他更进一步懂得必须在有限的画面情境中表达无尽的画外之画、境外之境!而要营造这画外之境则需要丰富的学养、生活积淀才能达到。

《香飘千里》 178 X 96cm

        在创作中王先生摸索到:为了抒情达意,艺术创作时可以“择手段和不择手段”兼用,既可以吸收和运用前人的精髓(包括世界大师)更可以在葆有国粹特色的基础上揉合各种艺术门类的优势,“师古而不泥,创新而不野”,以难能可贵的“胆”与“魂”开创新风;在理论与实践的深厚积淀下,他的创新渐渐自成机杼。

《天涯共此时》 180 X 98cm

        “艺高无坦途”这是王先生常以自勉的一句话,他深知“学业之修养、道德之修养,无不可特别努力”。画家都在“以我手写我心”,创作都是手中的笔墨与心内的灵光相默契的过程,这一切没有长时间的沉寂是达不到的。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艺术的生活化。当艺术转化为日常生活习惯之后,就会有滴水穿石般的惊人力量。退休后,他真正把艺术转化为生活习惯了,原来爱唱歌、能独唱、会领唱的王先生极少到娱乐场所,耐得寂寞,专心创作,在寂寞中反思及创作出来的作品成就了他默默执着耕耘的丰硕果实。艺术上的寂寞使王先生更加专心追求画面的空灵、悠远、静穆、幽深、天人合一的境界。它们给人们的不仅是美的传达与享受,往往带有几分难以言传只可意会的感动。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138 X 68cm

        无论人物、山水、花鸟王先生的作品中精神性高扬。达意、抒情,因而带动了技法的自由书写。你看,在他的笔下气势恢弘的黄河除了畅叙人们的赞美和感恩之外,还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展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润泽整个世界、造福整个人间的博大胸襟!《万里春风图》、《翔天》等讴歌了伟大祖国走向繁荣复兴的雄伟抱负;《唱支山歌给党听》倾诉了人们对党对改革开放的赞美和歌颂;《天涯共此时》、《在水一方》《虎趣》等表现了对珍稀动物的保护,倡导动物间的和谐共处,共同保护生存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微风》展示了伟大祖国祥和盛世的新面貌,被中国美术家协会选送到法国巴黎展出并被收藏……用心赏识王先生的作品,我们领略其画面背后追求深厚渊博的学识、卓而不群的才情、坚韧不屈的努力、睿智风趣的谈吐和笔耕不辍的勤奋!

《微风》 96 X 96cm

        在2008年祖国申请奥运会主办国时、在汶川大地震时,上海世博会举办时王先生毫不犹豫地捐钱、捐画,对此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证书以资鼓励,与此同时他被载入《中国爱国艺术家》、《感动中国艺术人物》等书册,其作品入展世奥、世博并被收藏。
       透过厚厚的钢笔速写本、卷卷丹青,我们看到是一位目光如炬、出手如电、筚路蓝缕的艺术苦行者及其他不懈追求高品位、大视野、博学识、大手笔之境界的奋斗历程。中央美术学院黄均教授称誉他:“绘画功底深厚,人物造型能力很强,很有独自风格。笔墨苍秀,能工能写,实为难得。”

《在水一方》 240 X 120cm

        面对炫目的荣耀和名利的诱惑,王先生的做法是泰然地把大堆的证书、奖杯锁进陈旧的五斗橱,把奖金换成几可充栋的艺术资料、出版书册,然后他依然端坐在那朴素得近乎简陋的“研墨轩”画室内,让毫无羁绊的灵魂在爱与美的国度里自由张扬。难怪国学大师文怀沙给王先生的题词是:“身心全在画图中。”
       王先生深知“艺海无涯”,通过五十五个春华秋实的回顾,他必将不畏艰难,健步平静地踏上更美的艺术征程!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5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