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黄道周诗碑》背后的往事
2020-04-12 黄道周书法研究院

黄 武 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平和大坪黄氏宗族家传的《黄道周诗碑》引起多位考古爱好者和书法工作者的兴趣,前往宗亲家中拓片,并录入1993版《平和县志》。直至前几年,笔者才亲睹诗碑“芳容”。

     诗碑为青田石,色深灰,共五片(一片断裂为二,四片完整无缺)。每片长50厘米,宽90厘米。上刻有黄道周诗十四首,楷书;清朝书法家、浙江梁同书题跋,间有一片磨损,字迹多可辩。诗碑系笔者之先祖黄元规(字希斋)于清嘉庆年间所镌刻。

     前几年,《黄道周诗碑》原稿被发现,这件近四百年的《黄道周自书诗小楷册页》作品,曾为明末清初周亮工(斋号“赖古堂”)所收藏。至清嘉庆年间,辗转传至黄元规珍藏,特请梁同书题跋。为更好保留黄道周书迹,黄元规亲手镌刻诗碑。就这样,册页原件、镌刻诗碑“一柔一刚”成为平和大坪黄氏家族的“传家宝”。大概是民国时期《黄道周自书诗小楷册页》被后人转手贩卖,曾为广东梅州鉴藏家梁留生所藏,近几年又流入另一藏家。从诗碑到原稿册页,笔者可以窥探到先祖黄元规在为官浙江期间与当地文人墨客“以文会友”的一些往事。还可以了解到黄元规不但是位廉政亲民的清官,还是一位“能诗文、工书法、擅金石、通律吕”的方家。先祖其取字“希斋”,乃“希慕石斋先生(黄道周)”之意,从中解读黄元规的人生志向和文人气节。

     先祖留给子孙后代的岂止是那几片诗碑?最宝贵的是那深厚的文化宝藏与精神财富,我辈当深入挖掘、好好传承!

先祖诗碑尚保全

浙闽两地溯文缘

道周风骨入册页

希斋宦绩载当年

        ——岁在庚子暮春 

 

《黄道周自书诗小楷册页》局部  文中“希斋”为黄元规


八十年代,平和县文物工作者调研《黄道周诗碑》

黄道周诗碑拓片
黄道周自书诗小楷册页简介















黄道周小楷自书诗
黄道周自书诗小楷册页简介

册页(九开十八页)绢本水墨

   钤印:史、周、石斋(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黄道周》第22印,第1153页)     

题识:铜海黄道周书于浩然堂     

鉴藏印:梁留生藏、程乡梁氏收藏书画、留生审定、唐作梅、北枝生、缘溪山庄收藏之印、秀水唐氏、归来草堂、萧平审定     

后页梁同书(1723-1815)跋:     

1、    嘉庆丁卯(1807年)二月 钱唐后学梁同书观。

时年八十有五     

钤印:山舟梁同书印     

2 、(文略)款署:同书又跋     

钤印:山舟梁同书印(两跋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梁同书》第712号印,第918页)     

 说明:封面为五爪龙纹缂丝封面为五爪龙纹缂丝。此作原为梁留生旧藏。梁留生,广东人。著名书画家,精于鉴赏,富藏书画。早年拜胡佩衡为师,交往甚密。黄道周在晚明时是个忠君爱国的直臣,亦是抗清不屈被杀的志士,学问气节卓然古今。他擅书法,宋漫堂称之意气密丽,如飞鸿舞鹤有一种抒塞磊落之气。其楷书方刚严冷,于古劲中复有错落之妙。此册结体方正而略取斜势,笔意复参以隶行,道丽妍美,错落生动。

 

黄道周自书诗小楷册页考

這組黃道周小楷冊頁共計18幀,題識為:“銅海黃道周書於浩然堂”。內容是其自作五言詩14首,詩文見《黃石齋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後有清梁同書的觀記兩行另題跋一則,今人蕭平題跋一則,封面題簽為蕭平所書“黃道周小楷自作詩真跡冊”。從梁、蕭二人的題跋中皆認定為真跡,此件作品著錄於張以國《以古為新:晚明的藝術與影響》(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第132-135頁)黃道周,福建漳浦銅山(現東山縣)人。字幼玄(或幼平),又字螭若、螭平,號石齋。天啟二年(1622)進士,任明天啟朝翰林編修、經筵展書官,崇禎朝翰林侍講學士、經筵展書官,以直諫著名,《明史》有傳。黃道周通天文、理數諸書。工書善畫,詩文、隸草皆自成一家,先後講學於浙江大滌、漳浦明誠堂、漳州紫陽、龍溪鄴業等書院,培養了大批學問氣節兼備的人才。世人尊稱之黃聖人、石齋先生。書法與王鐸、倪元璐並稱為明末“三株樹”。其小楷字體方整近扁,筆法健勁,風格古拙質樸,十分類似鍾繇楷法。渾厚之中不乏清健,可以看到其受王羲之楷法的影響。

      此書無明確書寫年代,據清梁同書的考證,此書作於崇禎九年(1636),時黃道周51歲。這一年他被朝廷重新啟用,在此之前經歷了4年“削籍為民”的政治遭遇,在這段時間之中,其生活主要是以講學為主,兼有著述,此次啟用的十年之後(1646年)即被俘殉國。因此,從黃道周一生的書法成就來看,此時正是其書法創作的黃金時期,在此之前三年(1643年,時48歲)其曾對自己的書法作了一次總結:“十年前筆法極嫩,時有稚氣,所見法書,皆隨俗依傍。間出已意,墜敗甚多”。此後漸入人書俱老之境。

      這組冊頁的流傳情況據梁同書的跋文記載:“向為賴古堂所藏,先生裔孫希齋,宦於浙得之余表弟殳湘芷所,因泐石以廣其傳,吉光片羽,無非寶氣。希齋歷宰大邑,所主輒著循聲,世德作求,其來有自,鐫阮竣複為識數語,黃氏子孫其世世寶之。賴古堂為明末清初文學家、篆刻家、收藏家周亮工(16121672)的齋號,周與黃為同時代人,且此作書寫時周亮工24歲,也是文獻記載中最早收藏此書的收藏家。後來為清乾隆時期地方官員唐作梅和梁同書的表弟殳湘芷所藏,黃道周(同族)裔孫希齋任職浙江時得之於殳湘芷,這件書作又重新回到了黃氏子孫手中。梁同書第一次跋這件作品是在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前後。第二跋的篇幅較長,是在希齋將此作刻石之後受其委託所書,時間在1808至其去世(1815年)的這七年之間。20世紀以後,這件作品為廣東梅州籍鑒藏家梁留生所藏,並鈐有梁留生藏、程鄉梁氏收藏書畫、留生審定、三方鑒藏印的主人梁留生四方印章。冊尾為蕭平題識,蕭氏從前代考評和藝術風格著眼鑒定為真跡。

      黃道周生平所作小楷數量眾多,其小楷取法高古,出入魏晉,簡淡之中蘊含清剛之氣,於明代小楷中別立一格。清代顧文彬在評價黃道周小楷時說:“石齋先生以文章風節高天下,乃其書,亦複出入鍾王,為書家龍象,特當世流傳”。此作雖字數較多,但通篇氣息連貫,結字方整中寓欹側之勢,點畫勁健,是黃氏小楷自書詩中的精品。結合黃道周的生平,面折廷爭的膽識和忠貞不屈的民族氣節為他在後世贏得了廣泛的尊重,也是其生前屢經起落的根本原因,因此胸中常懷憤懣,故而在其某些階段的作品中常能看到險躁之氣。此冊小楷一派從容氣象,筆調輕鬆而又極具法度,想其原因,或許是黃氏罷黜四年之後複出時的心情體现吧!

 由书作册页串起的宗族渊源

黄元规为官浙江与梁同书的交往

      从以上文中了解到,嘉庆年间黄元规(字希斋)任职浙江时,某日在殳湘芷住所与其表兄梁同书相识。同为文人出身,梁同书、殳湘芷非常敬仰漳州人黄道周之气节文章,对黄道周的同族裔孙黄元规廉明德品也早有耳闻,欣然为黄元规偶然购得的《黄道周自书诗小楷册页》题跋。从第一次跋文中了解到,此作一直以来是清初名士周亮工所收藏。

      为了更好地珍藏先贤黄道周的作品,黄元规用闲暇时间,将此作以青田石镌刻,拟立于老家祖堂,让族人瞻仰,镌刻完工时,再次托梁同书题跋。就这样黄元规与浙江书法大家梁同书、其表弟殳湘芷结下不解之缘。年长三十岁的梁同书对黄元规赞扬有加:“……希斋历宰大邑,所主辄著循声,世德作求,其来有自,镌阮竣复为识数语,黄氏子孙其世世宝之”。释文:黄元规(希斋)一直以来在浙江任大县(桐庐、永嘉、平阳)正堂,所管治的地区政绩突出,这是累世对道德的追求,这些都是有来头的,今石斋将诗碑已镌刻好,今我再题几句话,希望黄家子孙要世世代代珍惜这样传家宝。

      从一些艺文诗集中了解到,黄元规宦任浙江期间,与当地文人交往有:华文漪、鲍台、陈遇春、李銮宣、刘嗣綰、陶梁、陈官俊、董国华、钱林、诸嘉乐、邱埰、朱文珮、谈炎衡、吴嗣茪、端木国瑚、林从炯、陈光鑑、沈珏、吴成憅、汪如澜、蒋浩、沈铭彛、竹岑等。

梁同书像(苏文画)

    梁同书(1723-1815) 浙江钱塘(杭州)人。字符颖,号山舟,晚号不翁、石翁,九十以后号新吾长翁。乾隆十二年(1747)举人,乾隆十七年特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后任顺天乡试间考官、会试同考官、翰林院侍讲、日讲起居注官,赐加侍讲学士街。大学士梁诗正之子。天生颖异过人,端厚稳重。与安徽亳州(今徽县)梁、会稽(浙江绍兴)梁同治并称“三梁”。尤工书,初法颜柳,中年用米法,七十后愈臻变化,纯任自然,自立一家,负盛名六十年。 


“奉宪示禁碑”题署:温州府平阳县正堂加五级记录十次黄(元规)

“一代完人”黄道周与大坪黄氏的渊源

乾隆帝曾赞黄道周:“不愧为一代完人”。黄元规自小就以黄道周为榜样,年少时取字“希斋”,以表达“希慕石斋品格”。可见石斋先生黄道周对后来者影响至深。

      梁同书题跋中“先生裔孙希斋”,也可以说明黄道周与大坪黄氏的宗亲渊源。据族谱所载,漳浦铜山黄氏与平和大坪黄氏同是唐末黄峭公-黄化公(第七世云龙公,生九子,称“九子公”)之裔。出生于漳浦铜山的黄道周一生中有不少时间在平和度过。如平和灵通山,前称大峰山,直至黄道周为大峰岩题下"灵应感通"四个字后,人们始称大峰岩为灵通岩,把大峰山称之为灵通山,黄道周被后世尊为"灵通之神"。平和老县城九峰,黄氏聚居地大坪等地都留下黄道周的遗迹和传说。



附:黄道周家谱

      一世:峭山公

      二世:化公,生三子:道、迪、逵

      三世:道公,生二子:文、武

      四世:文公,生二子:省察、观察

      五世:省察公,生二子:春、秋

      六世:春公,生二子:仁、义

      七世:仁公,生二子:云龙(潜善)、云明(潜厚)

      八世:潜善公,生九子:久昌、久隆、久茂、久盛、久美、久养、久安、久康、久兴

      九世:久盛公,生六子:廷、朝、通、达、选、元

      十世:朝公,生一子:荣

      十一世:荣公:生三子:俊、漳、清

      十二世:漳公:生四子:钦著、季良、行简、茂先

      十三世:季良公:生三子:世俊(永远)、世杰(永叟)、世达(永锡)

      十四世:永远公(世俊),生二子:金国、金义

      十五世:金义公,生一子:敦基

      十六世:敦基公,生二子:沐祖、沐宗

      十七世:沐宗公,生一子:庞德

      十八世:庞德公,字启袷,生四子:廷存、廷贵、廷尧、廷美

      十九世:廷尧公,生三子:宗敏、宗哲、宗德

      二十世:宗德公,生一子:世懋

      二十一世:世懋公,生四子:孟春、仲春、季春、复春

      二十二世:季春公,字嘉卿,号青原,生二子:道琛、道周

      二十三世:道周公,字幼玄,号石斋,生四子:麂(字子中)、?(字子成)、麖(字子和)、麙(字子平)


黃道周(号石斋)

附:黄道周小楷自书诗

 

凤图不可冀 螺蚌未安居

巢讬焚山后 人耕洪水余

危言销斩马 吉日候攻车

边围能无恙 三年大古初

 

孔棘古人有 衣冠何足尤

惩羡成焚火 駴浪遂焚舟

晚悟天难坠 常裁海欲浮

可怜丞相意 犹护草山头

 

感颡吾知命 拔身难得轻

携烟来紫顶 缒索下青坪

七尺人犹大 三炊玉自生

兴时无俊物 龙比误垂名

 

池笼何足叹 缰琐亦悠哉

不向辽东死 浪从鼎耳来

广陵遗散在 黄颊答书回

问取诸贤意 愿分血衣杯

 

房相已真败 李陵亦果降

千秋开血路 白日拥疑幢

诗史今无赖 痴人古有双

陶然须一醉 矛戟莫相枞

 

有生须退老 何处不樵渔

野葛横无害 门兰合就锄

殷公新削牍 萧傅旧焚书

当轨寻常事 相拼寄子虚

 

谷雾亘千里 人滩几十重

鹤巢生夹刺 鸟语失高松

鼻骨老难媚 额毛久自茸

闭门四百日 未为不从容

 

朱弦不按部 玉戚岂当锄

畏览名贤传 羞题庆暦书

蕨薇春肆好 陶夏古云狙

堪叹青天下 萧萧乏钓屠

 

有道恶肠热 长途惜路斜

松筠销已尽 薋菉坐相夸

大地方刀隔 千山一指遮

翻疑禹稷意 初不顾官家

 

秦晋饥戎久 幽青烽火连

衣冠谈不效 弓楯语谁便

鱼留三星满 鸩媒终夜翾

书生心眼窄 安得禁泫然

 

阴晴非不告 室子为谁劳

秘策余温树 减谋但二桃

无方能使鹤 有命且教猱

岂独吾怀王 乾坤共羽毛

 

不识初终雅 应有大小东

禁园永建后 边计元和中

较猎谁胡眼 摩碑付国工

威垂无一断 风雨自蒙戎

 

苞桑古所戒 不合说安盘

白马轻渔艇 西师狎撞竿

一官千岁乐 微睇百人看

爰止伤吾党 谁家卖箨冠

 

淮阳无戆语 天子忘遗言

骑虎彼人是 为蛇非我存

岱华春掌覆 江汉暮尘翻

纵道谈宣室 犹当吊楚魂

 

      前七章爲七驩入都,適逢冦退,微祿可偷六夏,而後法鄉網滋密,遂摅狂言三疏乞骸,伏枕支離,猶存余息,視諸賢者,前後系累,深以爲幸。因作是詩,以示同人。後七章爲七虞,武試後,士氣益襄,言路諸公雖自磨砺,而持者愈急。堤防既壞,委柄遂非,中消一動,不可複拾。二東冦亂,浸複難防,苕華余慨再爲是篇。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