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恩师意 山水故乡情
2019-01-15 王少华官网

九龙江,北西两条支流在穿越了闽南崇山峻岭之后,相交相融,汇入大海,以一个大写的“人”字,镌印在闽南大地,于大开大合之中,润泽这片厚土。九十九湾,在九龙江两条支流之间蜿蜒游走,用自己的灵动和神韵,连接了两条江河的气脉,开通了漳州这座城市的心怀。宽厚灵秀的水土,以自己的无私丰盛,让她的子民从容安逸地生活,哺育了闽南人敦厚豁达,聪颖生动的品性。王少华从小就生活在九十九湾水畔的上苑村,家乡水土的宽厚灵秀,为少华的人生成长和艺术追求铺就了深厚的生活背景。

如果说相遇是一种缘分,是一种偶然,那么相遇之后还能相知相合,就要靠彼此的品性和才情了。一代名师黄稷堂,在历经了人生起起落落之后的迟暮之年,遇到了年少体弱的王少华,少华对绘画的天分和刻苦,让稷堂先生格外垂青厚爱。稷堂先生常常鼓励和赞赏少华的画,为少华讲解绘画的基本知识,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绘画技艺和心悟传授给少华,把一个对绘画充满憧憬的懵懂少年引入艺术殿堂的大门。在稷堂先生的悉心教导下,少华的绘画技艺突飞猛进,为以后的艺术追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初吸引黄老先生的是少华的天分和悟性,但最让稷翁看重的还是少华在家乡水土润泽下养成的谦恭敦厚的品行。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九龙江畔,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柔弱的少年,骑着一辆高大的自行车,车上载着一个长髯飘逸老先生,行走在河畔堤坝,穿行于市集乡野。日出日落,风雨相随,一老一少,一车一路,简单但力道遒劲的线条,勾画出师徒深厚的感情。少华就这样恪守着中华传统的师徒之义,默默守护在老师的身旁。他们之间没有金钱,没有利益,有的是黄老先生对少华天分和品行的欣赏,有的是少华对老师的感恩和敬仰。彼此相互欣赏的师徒之义,君子之风,把这对跨越了一个甲子的师徒紧紧的连在了一起。每每提起恩师,少华总会动情,黄老先生对晚辈的无私垂爱,让少华历久难忘,也深刻地影响着少华为人为艺。这段淡泊如水却醇厚绵长的师徒之交,成就了少华淡泊雅意的君子风流。

少华是幸运的,出生在一片丰饶灵秀的土地上,在最需要指点的少年之时,遇到了德行与才华并重的稷堂先生。家乡水土的润泽,恩师稷翁的言传身教,让少华从小就在一种宽厚和仁爱的荫泽下成长。与少华接触不多,但每次和他在一起,都能感到轻松快乐,他的语言坦诚直率,招牌式的微笑和幽默透着自信谦和。相由心生,人的外在表现,总是内心积淀的一种释放,众多积极正面的浸染和积淀,在少华的身上以一种谦和敦厚,儒雅和善的方式绽放,这也是少华人生画卷中最美的意境,让每一个靠近他的人都能被感染和感动,当这种品行融入到艺术创作中去时,作品便有了不一样的精彩。

少华喜欢以家乡的山水和花鸟为创作对象,受恩师“寥寥数笔好传神,莫把繁枝扰性灵”的影响,多用灵动简练,遒劲洒脱的线条塑造物象形体,注重水墨的运用和墨色层次的铺叠,让墨彩富有变化,作品的水墨味雅致清爽。作为稷翁的弟子,少华在充分吸收黄宾虹、潘天寿和恩师黄稷堂所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以一种传承和发展的姿态,从容自信地表达。从少华作品的物象塑造上来看,就能充分感受到他娴熟而富有创意的绘画技艺,这与他的天赋悟性和对艺术的思考分不开的。

中国的写意画,应物象形是一个前提和基础,是最先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但绘画的形象表现只是一种载体,一种表达方式,没有情感、思想的融入,仅凭技法形体的堆砌,作品只能表现出十足的匠气。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写意画更看重的是意的表达,画家将自己的灵感、情趣、精神追求和对世界的理解融入到形象的表达之中,通过形象的表达进行传递,揭示事物的内在神韵,让观赏者能感受到,并与画家在心灵和情感之中产生共鸣,这才是中国写意画的最高境界。中国写意画最终展现的是画家的个人修为、精神追求和对生活的独到理解,少华作品的最精彩之处就在于此。少华作品的线条和构图质朴率真,墨彩淡雅自然,不俗气,不躁气,画中的山水、花草、虫鸟相映成趣,每个物象都有生命、都有精神,都能让人感受到彼此内在的意韵交流,画中的线条看似随意却张力十足,墨色看似淡雅却精彩纷呈,画面看似简单却气韵生动,意象万千,真正做到“言不必宫商而丘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这种本真的表达让生命的自由执着得到充分的展现,让作品的气韵格局睿智而深远,让观赏者的心灵能有一种回归本真的安宁,这是画家在经历生活积淀和对艺术思索感悟之后的自信驾驭。慢慢品味少华的作品,我们总能在线条的游走之中感受到生命的力度和执着,在墨色的变化之中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精彩,在构图的独具匠心之中感受到画中物象呼应所折射的对生活和生命的思考。少华的画从不繁杂和浮躁,也不媚俗和迎合,坚持于自己的理解,执着于自己的风格,这是少华把对绘画和人生的思考巧妙的融入到笔尖,通过画笔在纸上游走,舒展自己的才情和心中气象。他的画总以最简单的工具,最概括的语言,传递最生动的感受,给人带来共鸣和思考,这是他个人修为和精神境界的诗意呈现。

“花鸟恩师意,山水故乡情”,这是著名美术评论家张士增先生对少华的艺术创作作出的评价。恩师情谊,故乡水土,还有对艺术的思索和追求,多层面的生活经历在少华的内心积淀,深刻影响着他对艺术的思考感悟和个人的品行秉性,让他的作品和人品都透着一股谦和儒雅,敦厚善良的君子之风。

谦谦君子,其人如玉,珏庐之中,和鸣有声!(文/陈国兵)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2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