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明
2015-8-22
潮望艺术网
1 张贤明艺术简历
1970年生于福建东山,现为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工笔画学会副会长,福建省画院特聘画师,闽南工笔画院院长。
2015年,参加“第一届中国画学会展”。
2014年,参加“厦门第二届全国工笔画双年展”。
2013年,特邀参加“第一届全国中国画学术展”。
2012年,参与策划并参加“厦门全国工笔画双年展”。参加中国画学会“两岸画家画福建”活动展览。
2011年,参加中国工笔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厦门展,参加“时代.精彩”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
参加“行走之间”青年工笔画家邀请展,参加“朝花夕拾”青年工笔画名家无锡展。
2010年,参加“对话当代”全国青年工笔画名家邀请展;《南国乡趣》参加中国美协“魅力海南岛——中国画百家大型创作活动”,参加“锦绣海西——福建当代美术晋京大展”。
2009年,《晚秋》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春风化雨》参加“全国第五届中国美协会员展”。
2008年,《清秋时节》、《南国佳果》参加中国美协“2008年全国中国画学术邀请展”。
2007年,《秋色渐浓》获“全国第三届中国画展”最高奖;《春日融融》参加“全国工笔画小品展”。
2006年,参加“传承与融合”当代中青年国画家邀请展。
2005年,参加中国美协“彩墨空间”中国画家提名展,参加“传承与融合”当代中国画家邀请展。
2004年,《微风》参加“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秋色颂》获“全国首届中国美协会员展”优秀奖,作品获“福建省政府第四届白花文艺奖”,参加“形真境远”当代中国青年工笔画家邀请展。
2003年,《秋凉》获“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优秀奖;《晌午》参加“全国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作品展”;《野山坡》参加“全国第二届中国画展”。
2002年,《秋色无声》参加“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展”并获奖。
2001年,《暮韵》参加“新时代全国中国画展”。
2000年,《天凉好个秋》获“新世纪全国中国画精品大展”金奖;《秋韵》获“第一届中国美术金彩奖”提名奖;《幽谷》参加福建省政府晋京举办的“福建当代艺术大展”。
1999年,《幽谷初晓》参加“全国第二届花鸟画展”;《深秋时节》参加“全国中国画三百家画展”。
1998年,《晨曦》获“98全国美术金彩奖”牡丹奖。
1997年,《暮秋》获“世界华人书画展”铜奖。
1996年,《归鸟》获“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优秀奖。
1994年,《秋声》参加“全国第八届美术作品展览”;《日暮归鸟急》获“全国第二届教师美展”优秀奖;《疏雨》获“第二届‘枫叶奖’国际水墨画大展”铜奖。
1993年,受邀为国务院紫光阁创作作品;《秋憩》参加“全国首届中国画展”。
1992年,《雪霁》参加“全国首届花鸟画展”。
收藏记录:《秋色渐浓》中国美术馆收藏;《春暖》福建省美术馆收藏。
出版记录:《张贤明作品集》、《张贤明画集》、《张贤明工笔花鸟创作解析》、《中国画十家——张贤明》、《张贤明精品集》、《禽鸟画法》、《工笔禽鸟特写》、《张贤明工笔花鸟画集》、《张贤明精品集》
一.工笔篇
取法乎上,以宋人为宗,得宋人之理法,得宋人之高古典雅,同时又充分流露出现代人的情感体验及审美追求。这是张贤明工笔花鸟的特色,也是其得以在众多青年画家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1.艺术是心灵境界的表露,在画家张贤明的工笔画花鸟中,表现的是一种系自然的心声与诗情,这使得他的作品传达清新、秀润、典雅的韵致,给人以一种“物我交融”的审美享受。分析作品,可以看出,张贤明在感受自然、发现自然与表现自然中,有其独到之处.
2.他善于在平凡、朴素的自然中,提取有意味的形式,他的灵感与创意都来源于大自然,以自己的眼晴选择与心灵契合的情景、物象——技叶穿插的野花、纵横交错的草丛、栖息的禽鸟与飞翔的蝴蝶,特别是在这些意象之间营造出的湿润与空气感,使画面表现出自然的生命力,它们蓬勃着、运动着的情趣十分动人,这是一种极其自然、从容的美感与诗意.
3.贤明在朴素、自然美感的表象背后,透出画家的苦心经营与不倦的求索精神,尽管画家描绘和表现的不是奇花异草,也不是珍禽贵鸟,却都被他注入浓郁的情思,使笔下的野草花丛都体现为“一技一叶总关情”的特点。为表现自然的天趣,画家精心地勾勒着细细的、蔓延的枝条,其不经意的穿插,展示着节奏、韵律之美;玲珑的叶片,以不同几何形状的交迭与配置,呈出空间变化的丰富多样;在色、墨、线、面的处理中以灰色为主,构成淡雅的气息,笼罩画面。
4.张贤明对“秋色”情有独钟,这分明是一种心绪情思的流露,分明是一种审美趣味的表达;画家在作品中描绘秋光中的花卉草丛,在渐浓渐黄的季节里,传递出秋天的气息,叶片的饱满,花朵的丰硕,线——枝条与面——叶片的交迭穿插,形成运动的感觉,在随风摇曳中,秋色的温馨、详和、平淡、相互的气息,似乎已经溢出了画面之外。
5.张贤明在自己的作品中,以情感为基调去统辖技法、色彩及处理手段,使作品中的一切无不牵连着心灵思绪;就此而言,工笔花鸟在艺术表现上是有难度的,稍有不慎,便会造成世俗气与工匠气,失去典雅与空灵的意境;可以看出,张贤明是把自己的心灵系于自然之中的。
6.严谨精细的画面,不失空灵与野逸,意象具体,又不失形式意味,成为张贤明作品的特点,在构图上,他打破了传统工笔花鸟画的折枝样式,而在直面自然之中截取美感的片断,经过裁剪人画。特别是画家从宋人花鸟画中汲取的笔墨、造型技法、形式、意味,使他得以在古今融合中,以自己的手法、方式去面对自然、面对他作,在法、理两方面求得一致,使作品始终弥漫着生命的气韵与文化底蕴。
7. 张贤明喜欢表现遍地落叶、满目杂草、野花摇曳的秋天景象,他在层次复杂与丰富深远中营造了温馨与冷寂、浓烈与淡雅、丰富与单纯同在,并融为一体的诗情画意。因此,张贤明的作品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意义。
二.写意篇
中国花鸟画自徐青藤、八大山人独傲的创造意识影响下,人文精神理念更加张扬,艺术家思想和个性更加独特,写意花鸟画风格发展也更加雄厚高远,豪纵自然,野趣飘逸。深深地对清以下扬州八怪和海派任伯年、吴昌硕及近现代齐白石、潘天寿产生深远影响。并渗透影响了以工笔画见长的一批批福建画家,诸如陈子奋、郑乃珖等大家,他们“工”而优则“写”,以工笔、白描独步艺坛,但写意花鸟深受海派诸家影响,独树一帜,并取得极高成就,也影响了正勃勃成长的一代中青年艺术家,而以工笔画见长并长期进行写意花鸟画探索的艺术家张贤明便是引人注目的一位。
张贤明,福建东山人,曾被艺术评论家誉为“严谨精细,而不失空灵与野逸;意象具体,又不失形式意味”,在当代工笔艺术界别具一格,而有着独特审美价值的一位。作品从九十年代初,便开始在全国崭露头角,并屡次获大奖。早年求学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专业,美院正统的教学理念,使其能直追海派之堂奥,精心研习任伯年、吴昌硕、诸乐三及其后陆抑非等先贤之法,并结合个人秉性、天趣、多年深厚的工笔白描写实功底及对中国传统笔墨理解所创造的一种“严整、厚重、凝练、生动”的艺术表现方式。不因循株守,不为成法所囿,化平凡为新奇,别具匠心,全凭着天赋才情与对绘画的执着来抒发自己对山野自然的热爱,有一种来自生命深处的情愫弥漫于画面中,那是一种原始、自发的情绪表达。故画面形式感及意境浑然天成,恍若对大自然精灵有着一种来自血脉深处的亲切感。
花、鸟、虫、鱼一旦出现在他笔下,总是栩栩如生、引人入胜。其精湛功力不言而喻,且立意高远,一派灵气通人心扉,总给观者一种高深幽旷的境界。此,绝非单纯技巧所能为之,更是出于艺术家个人的心境,灵性。正所谓心不净笔墨无以生灵也
“一花一叶总关情”张贤明兼工带写花鸟画,在清淡雅致的笔墨中演绎传统花鸟画的人文精神,而对自然的理解仍是他画面的灵魂所在。“鸟具精神,花含情愫,石存通灵”,以生命的本真关照大自然,以平常心看待笔下的花草鸟虫,赋予它们人格尊严与生命。当今,世事喧嚣,难能可贵的是,张贤明依然保存着这份纯真,这份“师法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态度。态度决定人生,面对艺事他孜孜以求,执守砚田和寂寞,努力营造一个属于自己情感充溢的理想艺术世界,无疑是张贤明花鸟作品高标独立之处。
阅读(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