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竞

2017-4-5  潮望艺术网



王竞,安徽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林逸鹏教授。现任教于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  

1996年《盛开的花》参加安徽省“黄山松精
神”艺术大展;获安庆市作品优秀奖。
1998年《夜祭》获安庆市首届女画家作品展
优秀奖。
2003年《东风无语》等5幅作品参加安庆市首
届青年国画家提名展
2004年《浮生》系列作品参加第四届安徽省
中青年美术家作品双年展
2005年《乡愁》、《晚风》、《人远天涯近》
等3幅作品参加第16届国际美术大会安徽美术作品系列展、徽墨百家展
2008年《向莫迪里阿尼致敬》等5幅作品参加
安庆市女画家提名展
2015年《云南写生》系列、《境之彼方》系列
等9幅作品参加江苏《锋转墨变》青年艺术展。
2017年 出版《王竞水墨作品集》

众家评说  


1
王竞的画犹如色与线构成的乐曲一般,给人留下清新欢快的印象。直抒胸臆的畅达感跃然纸上,纯净而简约的视觉语言却营造出丰富的遐想空间,实属难能可贵。艺术家的心境就像一面关照社会自然的镜子,必然反映在作品之中,心越净则像越清,性越灵,画越纯。当然,画家有了好的心境还不够,还要有独到的艺术追求,也就是艺术的思想,它决定了艺术家所采用的视觉语言方式和对作品图式的把控。
王竞的作品充分验证了这一规律,她不宥于既有范式的束缚,尽情地表达着自己的艺术理念,并有着自己的面貌。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的走下去,生活的历练必定会使她的艺术愈加成熟和深刻。
——倪建林: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
我常常思考王竞为什么能够直入艺术殿堂,这不能简单地归功于她20多年对艺术的锲而不舍。平心而论比她从艺时间长、刻苦用功的画家有很多,但他们还是徘徊在艺术的大门之外。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人格。一个真正的画家总是能在世俗面前保持超然的独立和自由的精神,坚守艺术创造的纯粹性。画画就是画自我,是个人独特的体会与表达,人的精神气质、思想波澜无不体现为画面的气质节律。因此,“画品即人品”是一个深层次的艺术规律。王竞在这方面是够格的,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她不投机流俗的画风去贩卖传统笔墨,而是坚定地沿着自己内心的指引,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西方现代艺术的理解进行深入系统的梳理、理性的分析,一步步清理思路向目标迈进。她在自己的主场世界里,建立起一种超然而又和谐的秩序:她的画面逐步实现了外在与意象的融洽、视觉语言和内心情感的契合,呈现出洒脱隽永、浑然一体的艺术面貌,折射出她对世界的独特感悟与清澈的内在心性。
——林逸鹏: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3
王竞的水墨作品,最与人不同之处是线与色块的处理,无论人物还是风景,房子还是花卉,在她笔下,纵横交错,斑驳陆离,线与色不再是一种技巧姿态,而是一种形式结构,加上生活的情趣与困惑。她乐意将那些自然形态还原成方形、菱形、几何形,并叠错一起构成画面的结构韵律。不知是立体派的影响还是她自己对图形的兴趣,我看到的是一个新的语体、新的语境。水墨融化在感性的物事与感情的回荡之中。
有些白描有些淡色,或沒骨为象,或色块叠加,总不画全景,仅取最富表情的姿势局部,空白处切割细致,似现代抽象构成,似古代图案纹样。看上去像速写般快捷率意,实则藏着深思熟虑,稳定的线与明快的色记录着作者朴实的审美情调,一般观者能感受到那种阳光的灿烂和朴厚的气息。
中国画家近代以来孜孜以求的是现代精神即现代性,王竞的探索值得关注,现代性贴近人世生活与写实,但不易超越世俗。只有优秀的画家才能突破这种局限,获得超世俗的诗意存在,王竞正是在这一难点上有所突破。
——李立新: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4
王竞水墨作品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的用色和构图富有诗意和灵巧,尤其用色,丰富而不突兀,整个作品生动,简约但内涵不单薄,带有东方人特有的情调,作品既有强烈的现实体验,又有梦幻式的抒情。它不同于当今市场上很多已陷入程式的传统的山水画,不是浸润在过去的文化和传统的技巧中来讨创作,是从当下的真实生活中有感而发,并在抽象和写意中完成对生活的美和艺术的美的采集和酿造,最终通过我手绘我心。特别是作品中的色彩和格调,我特别喜欢,描摹西藏地域的人土和风情(《扎什伦布的日影》、《卓玛!卓玛!》等)时画面中的色彩和旋律特别明亮耀眼,也许是藏人灵魂的洁净,所以画面变得明亮,也许是高原上因土地的厚重而光照变得猛烈。当王竞转向五月的江南时,画面则微风和煦,色彩淡雅,以浅黄为主,整个画面让我闻到了芬芳,这是油菜花的气息,这也是蜜蜂采蜜时留下的痕迹。在江南的五月,梦也是半透明的,这正如他作品所想要传递并给予我们的。他用素心能手采撷了江南这一特有季节的色彩和温度,并糅合了他自己的人文和理解,最终让我们藉观画得温暖和清香。
——包兆会:文学博士、原《中国美学》主编、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5
王竞的作品中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关照。品读其作,仿佛在季春孟夏季节的午后,置身于浓荫低树下,把盏香茗,目映夏花,宁谧中暗藏躁动。作为一名女性艺术家,王竞把她的视线投向生活中的惬意闲适,其画作如同文体中的小品。她的敏锐让观者通过其画面重新去发现日常环境中的美好,那些我们所遭遇的人、景、物中所包蕴的诗意的存在状态;而她笔下的那些佛和菩萨,则恰如其作品的整体气质,拈花一笑,不惹尘埃。明丽而柔和的敷色,敏锐而洗练的笔触,恬静甚或慵懒的景象,不禁让人想起马蒂斯、莫迪里阿尼等巴黎画家的作品。王竞在画面中不施阴影,她把后期印象派与野兽派的用色,与中国画白描填色的两种传统相融合,用准确、律动、富有弹性与立体感的线条勾勒物象,东方的笔精墨妙、写意精神与西方的速写笔法、现代气质相得益彰,从而在准确造型的基础上达到了以景寓兴,借物抒情的效果。就此而言,在百年来“中西艺术融合”这一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的大命题上,王竞已经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可贵的是,在她的作品中完全看不到那种着力的痕迹,一切仿佛石上清泉,自然而清新,而这一点也正是艺术中最难得而不可学的品质。
——许玮: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





6
初次看到王竞的画,着实吃了一惊,因为我从画面中看见了画家的心情。这确实难得,因为在鉴赏中国画时,几乎成为定律的是,我们经常被专家灌输以用笔、用墨、学哪家那派来衡量作品的好坏,从而忽略了艺术作品真正重要的东西,即反映一个人的心情,这其实也是绘画最难的一步。我始终认为,一个画家成熟的标志是他(她)的绘画脱离了自然,走向画者的内心世界。这也是一个画家和艺术家的分水岭。眼见之实,始终是表象的世界,存在于人的感觉世界之中,而艺术的世界,则是从感觉世界中抽离,形成一个可视的心象世界,它看起来一如日常自然,但现实根本不存在。王竞的画就具备了这两种可贵的品质。你阅读她的每一幅画,随时能感受到她的心情和心灵。画面视角独特,自然中任何意象皆能成为表达心情的符号。灿烂的色彩,似乎成了想象的羽翼,放飞出自由多姿的世界。画面柔和的色调,是女性特有的温柔。每幅作品皆呈现一个自足的世界,藏着着无法言传的心码。
      平庸的画者,拘泥于现实,停留在世界的驱壳;而真正的艺术家,则以自己丰富的内心努力解析世界内在的神秘,并与之产生共鸣。王竞的画正是这种努力的呈现。
————姜永帅: 浙江大学艺术史博士后、江苏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作品欣赏









































阅读(4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