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志义的大漆艺术

2018-3-17  潮望艺术网


  汤志义虔学敏悟,在大漆艺术创作上多维展示,臻达化境。在以闽海生活感受为素材的“惠安女”等人物系列中,他将造型、赋彩和材料技法综合融汇,塑造出清新活泼的形象,充满时代的气象。在“莲荷”和“长河”等意象系列中,他寄寓对时间和生命的感怀,将抽象形式导入情境表达,于丰富与单纯两级形成视觉张力,令悠渺的生命气息与气韵从作品中透溢澄明。从平面到空间,他创作了大量与应用性结合但突出精神性的立体作品,打通视觉与触感,探索了漆艺作为公共艺术的发展。

最重要的是,汤志义深谙大漆艺术的本意:这是时间的艺术,过程的艺术,格物致知和心与物接的艺术,由技入道和以技求道的艺术。他视大漆为活的生命形态,在缓慢的工序中贯注持恒的感觉,留下时间的印迹,不断走向纯粹的境界。古往今来人们吟咏无际的岁月,在他的作品中成为可视的永恒。

——范迪安《格物致知和心与物接》



上世纪80年代的现代漆画运动是中国现代绘画史的重要篇章,“中生代”漆画家们延续传统文脉,立足当下创造,其作品在图式语言、材料实验、书写性、意象化,乃至图像挪用与观念表达等方面呈现出的艺术特色,代表着中国当代漆画的学术高度,也汇聚了诸多中国现代绘画史的学术焦点。

汤志义是这一重要的“中生代”漆画家群体中的年轻成员。他的现代漆画创作起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从早期之器物、渔家女、莲蓬等题材的具象描绘,经“长河”系列的意象性叙事,到“技进乎道”的观念性表达,可以看作是新时期中国现代绘画由形式探索经语言实验到文化关注的逻辑演进过程的缩影。

而作为以古老的东方传统艺术媒介大漆为语言方式,进行当下表达的当代漆画家,汤志义对于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文脉的当代漆艺之天然地联系过往与当下、深具时间意味的艺术特质领悟深刻。这令他的漆画艺术尤其是近年来的抽象漆画艺术创作有着独特的个人气质和艺术魅力。他的抽象漆画以层层叠叠的髹涂、打磨,在一髹一漆的时光流逝中堆砌历史的断纹。

如泥土中的生命种子在阳光下抽芽生长,
如孕育生命之本源一般神奇而引人入胜,
是对形而上精神的追求,
有极为丰富的时间性内涵,
值得我们认真品味。

—— 皮道坚
《品味时间  感悟生命-
汤志义漆画艺术的时间性内涵》

时间博物馆荣幸地宣布汤志义的代表作品《时间的尘埃·1》、《时间的尘埃·2》、《凤归来》入驻我馆展出,在鼓楼脚下清幽的四合院里,用他的漆语对我们讲述着东方美韵,画面中红的热烈,金的高贵,黑的神秘与瓦灰色水泥墙面的古朴觥筹交错,一同堆砌出古今岁月的独特空间。晨钟暮鼓,时间镌刻之下,金镶银片斑斓中朱漆含香。

艺术家简介




  汤志义,1971年11月出生于福建云霄。毕业于福建师大美术学院,现为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漆画作品曾获得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综合材料绘画作品获得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提名奖。现有两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15年5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大漆艺术展。

在艺术家之前的“大漆观止-汤志义艺术展”学术研讨会中,国内的多位关注当代艺术发展的批评家们从材料、形式、语言、审美趣味等多个方面,给予艺术家汤志义以高度的评价,现摘选部分内容与大家分享品读。



时间博物馆展出空间

荣剑:汤志义不仅是一个大漆艺术家,而且也是大漆艺术的研究者和教育者,在汤志义的艺术中观止大漆,完全是可能的。首先,汤志义没有工艺和技术的困惑,他是通过时间的流逝来跨越认知和材质的距离,通过千万次的涂抹和打磨来把握到材质的特性。古人讲“匠心独妙”,强调的就是因为有了技术的自由而有了心的自由。有匠心而力避匠气,这是汤志义力求达到的一种技术境界。

其次,他的具象作品充满着现代性的绘画语言,变形夸张的人物造型和浓烈张扬的色彩,透露出表现主义的张力。在具象的表现达到高点时(以第十届全国美展获金奖为标志),汤志义又从具象走向抽象,这是他语言转换的又一个路向,这个路向原来已潜伏于他具象创作中,在最近几年里则喷薄而出,由象至无象,由形至无形,由多彩至单色,由繁复至极简,语言跨度极大,实验性很强,大漆特有的美感和质感,被抽象的绘画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妙不可言。

第三,当大漆被置于当代艺术的语境时,观念何以呈现便成了新的艺术命门。大漆不再是他作品的本体,而毋宁是他心灵世界借以展开的载体,和大漆相配合的是有多种材料和多种绘画语言,它们是在共同构造一个艺术世界,共同参与当代艺术的编码。

陶咏白:汤志义这次把漆的物理性、实用性、观赏性提升到精神层面,这里展出的都是抽象画,我从网上看到了他以前的一些具像绘画,从具像的描述到意象的表现,再上升到心象的抽象呈现,对天、对地、对生命、对宇宙这种永恒的题目的追问,进行了一种观念性、思辨式的抽象表达,从形而下向形而上的精神升华,这也是他这次画展的美术品格,汤志义的成功给漆画从物性到精神性的提升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

贾方舟:关于大漆和当代艺术的关系问题,我的理解是,如果固守大漆,固守大漆所产生的相应的技艺是有问题的,如果把大漆,包括大漆的技艺、大漆的材料的美作为手段应用,就可能进入当代。我们今天要找到大漆和当代的关系,把大漆作为一个手段,你的思路就会开阔,你要表达的情感、观念也可能通过大漆这个手段实现。汤志义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好的探索,表现出很高的水平。



《凤归来》(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提名奖)
200 × 200cm
材料:大漆、金属箔、麻布
2014年

邓平祥:大漆艺术和材料转换的现代绘画与其他油画或者其他绘画类相比有两个特点,一是不可替代性,二是独特性。还有一点就是它可能在某一方面有优越性,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汤志义的作品,油画语言达不到的,它有优越性,比如说静穆的感觉、高雅的感觉可能就是油画不一定能达到的,这就是它的不可替代性和独特性,我认为这点很重要。

殷双喜:汤志义现在是把漆艺从传统漆画或者工艺转换成一种现代绘画,他在这个美术馆环境里的现代抽象绘画,是用漆艺作品的材料表现的,也就是说他是一个从本土出发向当代开放的过程,可以说是从历史深处走向当代。这里他还保留着他的一些原始性、根本性的东西,比如他的作品讲究的是不完整的完整,不完美的完美,这一点也和传统漆艺拉开距离。

徐虹:我觉得要强调漆本身的美,强调漆本身的材质的各种丰富表达性,以及材质在当代的各种可能性。漆艺一直在实用层面走,它如果走向纯粹艺术,跟人的自由相联系以后,它脱离了它的实用功能,就更自由了,所以它因为是在更大的范围,在更多的可能性上体现自己的丰富的表达,而且这种丰富的表达是其他艺术不能取代的。

王端廷:汤志义作品最重要的价值不在形式,而在他的材料本身的质感的呈现,也就是说材料本身价值的追求。材料即观念,材料即文化,漆艺这种东西可能是中国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艺术媒介,所以它本身就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从这点来讲,我们觉得中国艺术家不应该担心你会受所谓的民族特色或者民族文化身份,你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创造性就是为中国艺术所做的贡献。



《时间的尘埃·1》
200 × 180cm
材料:大漆、金属箔、麻布
2015年

徐天进:漆艺进入当代,如果满足审美的话,精神性就会缺失、减弱,我觉得审美是一个永远的需求,是精神性里面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们怎样对待传统技术,没有技术就没有艺术,技术是前提,所以我对漆的喜欢和尊敬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技术,对技术的要求,不是谁都可以做的,需要长时间的磨炼。

夏可君:《时间的尘埃》作品里我觉得也是有代表性的,还有一种盲文,是一种纯粹的黑色化,一种盲目的摸索的这种悲剧感做出来了,还有就是把切分感,就像音乐和深邃的感受,他这个作品我最喜欢,因为有一种音乐的切分的味道,有一种含蓄的音乐生成的张力,这个作品如果做到底,超越这种漆本身材质对你的束缚,我觉得在绘画语言上可以达到一种包浆感,就是把这种包浆感的东西,岁月流金,把时间的包浆感做足做够,而且又是抽象化的处理,有个人的纯粹性。

黄笃:我们觉得汤志义的画里的确有很多让我们思考的东西,比如说如何去保留今天说的漆艺里的传统工艺和手工性、和当代艺术的关系。我们不能用原来单一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方式去解读今天所发生的艺术现象,我们遇到了障碍,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这是历史发展的壁垒,每个人都是被规定的。

高岭:汤志义在70后里面是唯一的经过自己二十多年的学习实践自己吸收走出来的,将近三十年的过程。这是第一点。第二是他的作品,漆画很大的特点和油画有点像,是覆盖性的绘画,漆过去就是为了覆盖,为了封闭、为了风潮防霉和保护的,漆画和油画不一样的是油画覆盖是为了再现现实中的景物,漆画首先是作品完了以后人们在上面追求美好的愿望画一点花花草草,一直到今天成立了一个美协的委员会。



《时间的尘埃·2》
200 × 180cm
材料:大漆、金属箔、麻布

王春辰:这是第一次看汤志义作品,虽然我不是特别研究这个的,但是我还是感觉到他是突破了中国漆艺的界限和突破,这对中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突破,至于这个突破他能走到哪里,这个材料本身有,关键是我们可不可以有这个思考,在破坏性中才能发现我们所有的固化的自我意识。我们有很多好的东西,沉静、宁静、自我欣赏,在万变的世界我们保持了个体的完整性和人格等等,但是对于某些艺术家,如果想表现今天的关系可以大胆地拓宽,不完整在今天也是一种追求,也是美的一种表现。

杨卫:我的直觉是,如果把这样的一些材料运用到抽象艺术的进行当中,可以找,但是意义不是很大,这个还是抽象艺术,不管你用什么材料在做还是抽象艺术,如果摆脱这个思路进入到另外一个思路里,也许是另外一个东西,是什么东西我不知道,但是我想可能会摆脱抽象艺术的技法,会进入到观念艺术去拓展另外一个空间。我也期待有这个能力的艺术家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而不是在画面本身提供这样一个思路。

何桂彦:在我看来,在大漆的材料背后既有纯物理概念的属性也有附载的中国文脉,有八千多年的历史,有太多的精神和文化性的东西。现在我们选择这种材料的时候,你的出发点是从哪个角度出发,这个特别重要,因为它是一个非常包容的东西,你的选择点到底从物理属性出发、象征性出发还是精神和文化。

王萌:汤志义希望作为一个艺术家的个案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状态,希望去进行一种个人转型的实验的展览。实际上扬弃一些东西的时候也是选择一些东西,再去建构的时候,这个界面他是不需要担忧的,艺术平行世界当中,他跟世界不同的那个部分当中,他有无限的可能性,实际是一个巨大的世界,当一个艺术家能够激活和打开这样一个界面的时候,他的创作就可以被称之为一个有价值甚至伟大的艺术家或者进入到艺术史的艺术家。

阅读(4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