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艺术厦门 | 方圆美术馆——王克举、闫平双个展

2016-10-21  潮望艺术网


2017艺术厦门博览会
方圆美术馆——王克举、闫平双个展
展览时间:2017年5月18日——5月21日
VIP预展:2017年5月18日15:00--21:00
开幕时间:2017年5月19日
展览地点: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学术指导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
指导单位: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中共漳州市委宣传部、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中共三明市委宣传部、中共龙岩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艺术厦门博览会组委会、ART AMOY 博览会有限公司
方圆美术馆展位号:当代艺术馆C3—60/61


我们已经跨入了中国美术的一个崭新而关键的时代。但这个时代最显着的特征是改变,它太巨大,也太迅速,以至于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虽然无力掌握改变,然而我们必须、也有责任尽力去了解这一时代。

2017艺术厦门博览会企图通过对各个时期的艺术家作品的展现,近观中国美术正在和将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方圆美术馆别具一格将以双个展的形式,在2017艺术厦门博览会上为大家呈现了王克举、闫平老师的最新力作。


ARTIST
王克举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外篇•知北游》),自然造化之“大美”单用眼睛去领略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人们用心去感悟。


王克举早年是一个写实画家,写实的功底非常扎实,尤其是他的人物画。但写实的艺术语言不能真正传达出他对油画本体的追求。由此,他开始了新的探索与研究,用纯粹的绘画艺术语言重新建立起画面的结构形式。经过了长达十年艰苦的历程,他终于走出了从被动模仿自然的羁绊,形成了在中国当代画坛独具面貌的克举风景。




王克举
1956 年生于青岛,1983 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1987 年中央美院油画助教进修班,2000 年中央美院油画高级研修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特聘画家、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由写实绘画到表现极强的现场创作的变化,看起来是一个很迅速捕捉对象,却需要对油画深入的认识和理解,需要对景物的敏锐领悟能力,需要深厚的艺术修养。王克举创作的变化体现了胆量、见识与对景物的领悟力。




《春来杨家冲》 160X200 2016年

作为中国油画界中年一代的重要代表,王克举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创作冲动,不断地走向自然,走进大地的深处,开拓艺术的表现空间。对景写生是王克举习惯的创作方式,这几乎成为他的艺术标志。

著名艺术评论家贾方舟:“王克举的画每一幅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不是按照程式画画。他面对的自然永远是‘这一个’,这是在画室里无法做到的。”



王克举写生图

画家自语

对于我来说,写生就是创作。我的创作离不开能够触动心灵的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五彩缤纷的大自然总能不断地增加我鲜活的感受和创作活力,如果总是被动的描摹自然就会失去画画的兴趣,而主动的表现就会把握好主客体与绘画的关系。

当我确定了一个我感兴趣的表现主题或对象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突出它的特点。如何牢牢地抓住当时当地的感受,并特别注意针对不同景色的感受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同时探索新的绘画表现语言。就个人的创作经验而言,我遵循“变化中求统一”的作画原则。这种“变化”依托于各种各样的对比关系,如强弱对比、虚实对比、形色对比等构成画面的诸多元素相互之间的关系。
——王克举

王克举艺术作品




《春来汤汇丛丛绿》 160x200 2016年



《无垠风光在晋中》 160x200cm 2016年



《夜雨初晴》 140cm x 160cm 2015年



《苍茫寒北》 160x200cm 2015年

艺术评论

摆脱了三十年前精神压抑的风景画家,现在已经习惯了如此自如地伸展自己的手脚。关注中国风景画的人们,现在可以从作品风格清楚地辨认他们熟悉的画家。从吴冠中、苏天赐、罗尔纯···谌北新、闫立鹏、钟涵、朱乃正在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登上画坛的众多新一代画家,他们已经开辟了中国风景画的新天地。当代风景画家不同于前辈的一点就是“旗帜鲜明”地立足个性气质,无拘无束地探求个人境界。对与眼前的自然对象,对于心中的艺术史对象,都体现着“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的高屋建瓴气度。王克举的绘画实践这种境界与气度。
——水天中

闫平



一生中,总会与一颗高贵优雅的心相遇在某些诗里、某些画里,在莲叶间,在花枝上……

我们有幸看到了闫平的画。



闫平
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家学会理事 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


闫平,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同时并存着的激情与平和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生活中的她优雅淡定,绘画刺破了这平静,是激情奔越的。

闫平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经过了文革和80年代人文思潮的洗礼,她的作品与生俱来的敏感特征,和时代典型性,启发和引导艺术本身的感性精神。

“灵性的‘书写’”、“中国格调”、“意象性色彩”是批评家们对其作品的印像。



《走心》 100x80cm 2016 年

画家自语

一件好作品必须有他精神的选择和与他相吻合的绘画方式,只有这两者的高度结合才有好作品。我追寻的精神就是人性的温暖,着迷于人性的柔软和恒久的部分。
——闫平

闫平艺术作品




《好时光》 140x120cm 2015-2016年



《都在云上》 180x200cm 2015年



《我不想矩着》 160x140cm  2015年



《心有飞鸟》 (二) 180x200cm 2015年

艺术评论

“每一幅画都是琐碎生话的影子,是我的日记。日记里写着我的秘密,我用自己的色彩符号叙述着我的快乐和悲伤。春去秋来、聚散离合以及生活中许多细小的变化都让我感怀,我害怕岁月的流失,害怕老去的孤独和寂寞。每一个落日黄昏,看着屋内弥漫着柔和的光,那暖暖的气息使我紧张疲惫的心松弛了,让我品味到生命的价值,我感到了一种活着的感动。”(阎平:《画外随想》)从这段话语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阎平善于捕捉自己瞬间即逝的感情,而且珍惜自己对事物、对人生的体悟。恐怕正是有这些生活感受和体悟溶化在她的血液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的画笔,赋予她绘画语言以丰富的感情色彩。我想,阎平不能单纯地被归入“给人们提供欢乐”这一类型的画家。阎平这一代人享受着改革开放时代阳光的沐浴,他捕捉身边的喜悦和欢乐,但“文革”灾难留下的心灵创伤仍隐隐作痛。

她的画写生活的欢乐,还写欢乐后面的悲凉。
——邵大箴


阅读(3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