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3 潮望艺术网
近日,由旅日中国艺术家潘微策划的“互通——中日艺术家作品展”将在红坊海峡创意产业园开幕。通过21位中日艺术家的联袂展示,不难觉察艺术家在主题表达与观念陈述上的立场与方法。
这样的展事在当下名目繁多的艺术活动中不易彰显,甚至被认为有卖弄噱头的嫌疑。尤其,缺少那些锣鼓喧天、彩旗招展、名人致辞、官员剪彩的逼格,又如何能吸引眼球。亦或,主办方只想就双方交流做点事情,踏踏实实地品茗赏画,切磋技艺,探讨合作的可能。展览期间,安排参展艺术家与当地的高校师生座谈,举办学术讲座。聊些各自在艺术教育、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心得。倘若彼此投缘,便促成类似互通有无,资源共享的机制。其实展览可以办得轻松、愉快,内容丰富且可持续。
事实上,举办福建与日本的美术交流展览,还有许多的选项: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徐福远渡东瀛,遇狂风巨浪避闽东小憩的记载。宋朝福州洪塘窑、怀安窑烧制酱釉瓷器成为日本人深爱的茶具,奉为国宝。建阳水吉窑烧制的顶级茶盏,迄今还摆放在日本的各大博物馆里,同安窑烧制的青釉划花碗盘被“入宋僧”珠光和尚带回国,称“珠光青瓷”。明代,平和窑、南靖窑所出素三彩、五彩瓷与青花瓷极大影响日本陶瓷生产。德化窑烧制白瓷观音甚至成为日本江户时期基督徒用以供奉的圣母玛利亚。
明代郑和庞大的船队曾在长乐太平港作七个月的补给采购。明末清初,福清人隐元和尚率众弟子搭乘郑成功的船队渡海赴日弘法,建万佛寺传播中国禅宗文化、茶文化及书法艺术。被尊为黄檗宗和煎茶道始祖。
近代李芝卿、吴启瑶等旅日研习漆艺和图案学,成为一代宗师;新时期以来,更有阮界望、唐承华等新一代艺术青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供职国内名校,回报家乡等事例,上述种种都是可资举办专项或专题展览的。
转念想来,有了好的选项,不见得就能办出一场好展览。就像好食材不一定能烧出本应有的好味道;好身形不一定能穿的出不同的气质和品位一样,前者可能是缺乏先天的味觉敏感和烹调的技能,后者恐怕是遗漏了文化的滋养与生活的历练。同理,展览的策划需要知识和修养的储备,方能用好素材,推陈出新。用心,对于展事的策划和组织显得非常重要。
当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在文化立项审批上,强调对“一次艺术活动”的后续推展项目的倚重是有道理的。因为,“一次艺术展览”的时效性极为有限,所能产生的学术影响和社会效应能有多大?在自媒体的时代,信息快速传播也意味着即时被覆盖,能够让人留意的往往是展览的“后续”,类似于深耕在地文化,对青少年人群的引导和培育……
做好一个案例的聚焦,胜过繁花似锦式的快闪。
丙申秋日于流花溪畔
【 互通 · 日本艺术家部分作品 】
阅读(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