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印象--黄建兵作品展在厦门大学艺术学院三道美术馆隆重开幕

2017-3-11  潮望艺术网



学术主持童焱:各位观众,朋友们,我们今天在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召开关于黄建兵先生个人画展研讨会,很荣幸接受黄建兵先生的邀请和主办方的安排,来做学术主持。
   刚才很多学者、朋友对黄建兵的艺术作了一个简要的评价,算是一个导言,提出了一些问题。借这个机会,我们把这些问题看能不能深入的谈一谈,黄建兵举办的画展在我们这个学术机构里举办,应该说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是经过一翻选择的。刚才张立平院长就这个问题也做了一个说明,这也体现了他作品的一个价值。我个人看,他是一个现象,作为一个现象就是代表着一种矛盾,他们身上有很多矛盾,刚才大家都说了,比如他没有读过美院,能够成为今天大家所关注的艺术家。曾经有一段时间他放弃了绘画艺术,后来又重新拿起画笔来创作作品,这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矛盾点。
   比如还有一个在创作中看到的矛盾,他一开始创作是基于朴素的感情,就是我要表达,可能跟艺术的关系不是很明确。但是他在这个道路上走下去,今天他又明显的开始发生了一些改变,这些改变就是他开始追求艺术语言,这也是一种矛盾体,如何看待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面,把它协调好,怎么推动艺术的发展。
   我想这些矛盾都是我们欣赏活动,和评价活动的着眼点,否则的话,这个展览都变成了一种聚会,变成了一个交际的场所,或者是吹捧的场所,就没有太大意义。特别是在艺术学院这个学术的展厅里面开展这个活动,我觉得如果是这样就没有意义。今天从北京来了这么多专家学者,我想就把这个学术的论点再弄得强烈一点,很荣幸能够今天召开这个活动,希望大家不要浪费这个机会,针对行业规律,艺术创作的一些特点、价值,特别是未来的一些前途问题,大家看看能不能支支招,提提建议,他还有很长的发展空间,如果只是停留这样,对他来说也不是好事。他现在这个苗头很好,是不是在艺术上能够真正成为一个艺术家,这是一个挺大的问题。既然专家都来了,我想就在坐在这里就不要讲太多
恭维和表扬的话,我们直接进入主题。
   接下来大家都说说观点。
王端廷:
   黄建兵作为一个中国人画非洲,可能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尽管今天有很多中国画家到全世界各地去写生,采风,画画,但是像黄建兵在喀麦隆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来进行创作,我们可以比较一下这些采风式的画家和黄建兵创作之前的差异,采风式的画家可能还是一种猎奇,或者说对异国风情好奇而从事的创作,他们的作品更多的是表象式的,或者是理由画。而黄建兵是在那生活了很长时间,他跟当地的人打交道时间很长,所以他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现实,文化等各个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绘画和采风式的创作是有本质意义,他的绘画就像是当地人画出来的,他的作品就像是地上长出来的蘑菇一样非常的自然,没有任何生硬的嫁接的痕迹。这是他的作品给我们带来的非常强烈的感受,他的作品非常的自然、质朴,他跟当地的人的交流,作品中被画的对象是没有隔阂的,这些人非常放松的被收服在他的画中。但是黄建兵的绘画也超越了这种风情画,这样一种品格,所以我说他的绘画是一种表现主义的绘画。所以表现主义的绘画的目的是表达艺术家自我内在的情感。所以,黄建兵的绘画表现主义的特征也是非常典型的。当然,他这种情感是艺术家的情感和被画对象的情感是合拍的,所以他这样一种绘画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陈亚力:童老师刚才华先生对这个专业的东西提了一些建议,我有一些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兴奋感,我知道张老师策划这个展览是看到了阿兵的作品特别兴奋。上次阿兵在北京的展览,去的都是非常厉害的评论家,我觉得这个动力也是兴奋感。我看了阿兵的画以后特别激动,我看画也是自己感知性的,但是我觉得很激动,激动什么?我的这个感觉跟一些有眼光的人的感觉是对的,对好坏的感知能力是相似的。
    我们说要给艺术家把脉,提供一些题材,我个人感觉还是有一个观点,我不同意建兵自己的观点,一个是非洲,在我看来非洲不重要,一个是学院,在我看来学院也不重要,高根去岛上也不重要,高根是一个风景画家,之所以成为标杆人物,他画的不是山的本身,只是表达他一个特别的观察方法,很多人把这个东西讲低了,可能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的观点还是这样,如果是去南美洲做生意,你在那个地方画一批化也是表达感知能力,所以地方不重要。莫奈他们都回到了小地方,只要有一个好的点,把思维放在这个点上,这个地方都不重要。
    我的注意力并不关心他的内容,我更关心它的表达方法,我很同意很多艺术家和评论家说他是表现主义作画的风格,还有他的方式,我是很认可的。而且我相信艺术家画画是需要天分的,天分是比后天的勤奋更重要,在学院里面可能不认同,因为学院是倡导要努力,要有方法论,要有一二三四的方法。
    我从黄建兵身上看到了,如果不走这一条路,他能不能成一个有才情的人,现在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很多学院里的人已经认同了他。学院派的理论家和评论家从内心发现,学院教育的失败,甚至说谁写了一本学院的黄昏,整个印象派的出现就是从对抗学院来出现的,因为他们当时一开始想要参加学院派的沙龙进不去,就在外面搞了,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关心。我不同意主持人说的给他把脉和提建议,我认同毕加索的观点,所有的小孩子都是大画家。
    黄建兵这个情况特别偶然,但是特别好。我一个朋友本来是现实主义表现的作家,到了央美进修了一段时间之后回来都不会画画了。我很兴奋他还在,画了很多好的作品,我很喜欢看他的作品,喜欢他纯语言的作品。我不太关心非洲的风土人情,这个不重要,本身是感觉。我不担心他后面的画会,离开非洲就会怎么样,我个人一点都不担心。这个是我的认同。我不认同我们要给他把脉,他有非常好的自我学习能力。学院派为什么养了一批没有自我能力的学生,就是跟着老师看,这个是很糟糕的,老师应该要教是观察的方法和思维的方法,我觉得这个时代应该发生变化了。




































阅读(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