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水润心-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展

2017-6-10  潮望艺术网







展览主题:
蜀水润心-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展
开幕式:
2017年6月11日上午10:30
展览时段:
2017年6月11日-6月17日
展出地点:
四川·成都·香迪红馆
前言
文/李擎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腹地,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中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川西高原上山河壮丽,四川盆地里紫土纵横,长江的源头及支流在这里孕育出一片古老而神秘的文明。 谈到四川的美术,话还要从20世纪70年代说起。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后文革”时代的到来,四川出现了一批震撼人心、发人深省的油画作品,例如高小华的《为什么》,罗中立的《忠魂曲》。于是,历史的车轮用“四川画派”(1982年“四川美院油画赴京展”学术研讨会定义)将“伤痕美术”推向了美术界。“伤痕美术”的到来,促进了美术界审美意识的转变,即:从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开始转向悲情现实主义和平民主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伤痕美术”不仅仅是一次审美意识的革命,更是一次人权意识的革命,即:开始从“神”的时代转向“人”的时代。
就这样,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经历了三次浪潮之后,高小华、 程丛林、罗中立、何多苓、朱毅勇、周春芽、张晓刚等被“伤痕美术”带进了中国当代艺术史。于是,我们也记住了《父亲》《春风又苏醒》《剪羊毛》《藏女》等一批带有明显时代印记的油画作品。尽管“85美术新潮”以后,“四川画派”开始式微,但是“伤痕美术”和“四川画派”却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起来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
历史可以照见现实,更可以照见未来。由此,我想到了今天的四川当代女性艺术家群体的出现。谈到这个群体的出现,个人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曾经的“伤痕美术”为四川积累了丰厚的历史经验和时代底蕴,特别是高小华、何多苓、罗中立等前辈长期居住在四川,在无形之中为四川当代女性艺术家群体的出现起到了助推作用;第二,以四川美术学院、蓝顶艺术区等为主体的高等院校和艺术区为四川当代女性艺术家群体的出现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提供了丰厚的土壤;第三、近几年来一批具有当代思维和反思精神的当代女性艺术家开始活跃在大江南北,不管写生,还是参展,强有力的展现了新时期四川当代女性艺术家的智慧与温存,这从根本上为四川当代女性艺术家群体的出现了奠定了群众基础。
这次以“蜀水润心”为主题的展览,一方面客观展现了近几年来四川当代女性艺术家的整体发展情况,一方面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来审视和梳理四川当代女性艺术家这个文化现象,以求更好的彰显这个群体的当代价值。
特邀嘉宾:
郭蓉华、黄莉、刘葵、刘舒、罗大华、孟夏、巫丽萍、谢兰、赵建华、周雅玲、冯天与、黄薇
《蜀水润心》参展艺术家:
艾小平、白 云、蔡玲慧、岑 华、曹 颖、陈俊伊、陈 霞、陈小莉、陈 辉、程惠莉、邓 薇、邓元秋、董 洁、董 瑾、杜 磊、杜丽娜、代伟鹤、段 丽、方道萍、费遇忠、冯碧瑶、高又彤、郭建婷、何 祥、贺建珍、贺小叶、贺 秀、胡其秋、胡山山、黄佳荔、黄 莉、姜林娟、金磊磊、敬业佳、寇 露、蓝易章、黎 达、李 波、李 春、李方雪、李国凤、李 涛、李 杨、李紫煊、李 娟、李清华、李宜谦、李 虞、历明明、梁 洁、刘 典、刘海伦、刘 惠、刘 虹、刘 穆、刘小川、刘 佳、刘 宁、罗 丹、罗 伊、吕乘乘、毛 倩、孙乐心、倪 敬、庞晓君、彭雨萍、皮玥阳、秦 琳、尚 婷、宋宛瑾、汤天碧、滕亚红、谭皓月、汪文玉、王爱华、王发惠、王雪树、王 莉、王莉萍、卫 默、吴 丹、吴江涛、伍 希、文 悦、谢 凌、徐可沁、徐小丁、闫艳春、雁 凌、杨斌斌、杨济静、杨 礼、杨丽莎、杨丽霞、杨 玲、杨亚倩、杨艳茹、杨玉霞、易小平、阴红艳、殷 殷、余美娟、袁 露、袁 媛、张晨晨、张杰嘉、张 茜、张 祯、章 昉、赵 敏、周家米、周晓黎、周 燕、朱 璐、朱若乔、曾 玲、卓志英、赵靓靓、肖兴凤、黄韵瑛、明 子、张 岚、邹亚君、清华媛、纪雨彤、周 红(排名不分先后)

阅读(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