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名师作品邀请展即将在宁波美术馆展出(二)

2017-6-18  潮望艺术网



主办单位:《中国油画》杂志、浙江省油画家协会、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协办单位:宁波市奉化区人民政府、宁波美术馆、宁波艺心美术馆、宁波奉化溪口尚品画廊
展览时间:2017年6月21日—7月2日
展览地点:宁波美术馆一号展厅


前   言

     油画是中国人认识西方艺术的重要桥梁,在国人心中,油画艺术具有天然的西方气息,西方油画艺术一直是中国人学习、取法的对象。如今油画逐渐成为自由表达现当代中国人所思、所想的重要情感工具。油画西洋味道虽存,但不再是遥远的“他者”。油画逐渐成为了“中国艺术”的一个门类,一个属于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近代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汇的缩影:从明末的排斥、鄙夷,到清朝的猎奇、喜爱,再到近代大规模的引进、学习。油画在中国的境遇,反映着中国人面对强势文化之时,所展现出的困惑、反思、进取以及自强的努力。历经百年,在几代人持续不断的努力下,中国油画界人才辈出,杰作如云。中国油画家以自己的艺术实践,丰富、发展了油画的艺术语言,结束了一味向西方学习的状态。无论是形式技巧还是学术批评语言,中国油画都具有了鲜明的本土特色,对油画艺术本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最终屹立于世界油画艺术之林,取得了与西方油画平等对话的权利和资格。

       中国的油画从欣赏者寥寥,发展到广为国人欣赏和喜爱的画种,从习者数人,发展为一个庞大的油画家群体,这一切都与中国的油画教育密不可分。经过百年的学习、思考以及探索,中国的油画从一个小画种、小学科,逐渐发展成学科完备、体制健全,师资力量雄厚的大画种、大学科。

      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神州学会讲演中明确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从此拉开了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序幕。在蔡氏思想的指引下,不仅成立了专门的艺术院校,而且创办了各式师范类美术教育,从此中国美术告别了传统的作坊制、工匠师徒制,转向了以学科为主体,以班级为组织形式的现代教育机制。

       需要指出的是,在救国存亡的思想背景下产生的蔡氏“美育”思想,及近代中国的美术教育,从其创建伊始,就确立了美术史是一门人文主义学科,凸显着艺术家的人文主义关怀。

       现阶段以专业性院校和综合性院校为主体的中国油画教育中,师范类虽然属于后者,但“美育”精神内核,凸显了美术教育的社会责任性,显然对师范类油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换言之,师范类有画家兼具两重身份,首先他是一个教育家,其次他还是一个积极进取,努力创新的艺术家。他们不仅要创造和传播美,担负起艺术先锋的角色,还要承担提高全民审美的重任。这近乎苛刻的要求,不仅是师范类院校的油画家的天职与使命,也时刻激励着、鞭策着他们,以实际行动,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教育家的身份,使得师范类油画家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而油画家的身份则使其具有创新性和革命性,二者的结合,不仅造就和促使了这些艺术家所具有的时代性和创造性,也从某种意义上,使得他们更加凸显着时代的特征,以及油画在中国的特殊使命和价值。

       本次由《中国油画》编辑部、浙江省油画家协会、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等联合举办,宁波市奉化区人民政府、宁波美术馆、宁波艺心美术馆、宁波奉化溪口尚品画廊协办的“第二届全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名师邀请展”,是在延续上次邀请展的基础上,全国师范类油画教师的第二次集体亮相。此次展览以距上次想去十年之久,在这段时光中,无论是学术理念、艺术创作还是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亟需要一个合适的平台,让各个兄弟院校在一个平台上,对当今师范院校油画的发展,进行一次全面的审视、交流、探讨与总结,为今后师范院校油画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次邀请的油画家,都是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实力派画家,无论是在实践教学还是艺术创作方面,这些艺术家都具有深厚的造诣。其中,这次我们特意邀请了戴士和、杨劲松、杨参军、贾涤非、孙景刚、王琨等名家,这些全国知名画家的加盟,使得此次展览的层次更加丰富,视野更加开阔。相信此次展览,不仅会对油画创作有所促进,更加对今后油画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建设价值和意义。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邱兴雄教授


参展教师名单


特邀嘉宾(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 琨   叶国丰   邬国宝   孙景刚   李 健   李学峰   杨劲松   杨参军   张 剑   张桂烨   贾涤非   戴士和

全国师范大学参展教师(按学校字母顺序排序)
杨瑞洪   高飞   周 群   古 棕   于安东   甄 巍   黄作林   李英武   刘 洋   林 历   李晓伟   蔡富军   胡建强   刘 力 池颖红   李 响   李生琦   周建宏   刘 宣   吴建青   解俊萍   陈玉琢   段亦卿   任 剑  王福明   王毛子   徐夏林 陈和西   刘湘东   曲湘建  谢 雱   刘七一   马俊营   谭根雄   陈克平   樊 峻   肖 丰   陈国龙   许 诺   谷东雷   韩高路   赵 健   刘 爽   杨三军   曹正海  金长征   丁 炜   李少言   刘 斐   冯民生   刘明友   程俊杰   周朝晖   段正渠   陶 晶   唐剑辉   白建涛   隋建明  刘建新   李勇   李雪岳 马惠龙

江西师范大学参展教师(按字母顺序排序)
安瑾琳  廖正定   吕 鹏  马志明   欧阳卓才   苏瀚宇   王永昌    杨广生   杨 芷   张国全

浙江师范大学参展教师(按字母顺序排序)
侯吉明   李林璠   李 果    牟宇宙   潘江龙   潘 勤   邱兴雄   宋永进    王 琴   王 滢   尹小斌   于昕卉   郑云龙   周美花


特邀嘉宾作品选登



杨参军《空间》150cmx60cm



孙景刚《记否-杭州旧景三潭映月》直径80cm




戴士和《清迈小伙儿》100cmx81cm




王琨《花世界之三十》60cm×60cm




贾涤非《二个绿果》30×30cm



杨劲松《无常是常之一》 200cmx240cm



李健《花儿No.49》40cmx50cm



邬国宝《春天的河道》150cmx165cm



张桂烨《山水之二》70cmx90cm


参展院校教师作品




段正渠《白城子》110cmx200cm




邱兴雄《乡情之金色小屋》60cmx80cm



马志明《静.虚1》150cmx140cm



安瑾琳《巴别塔》200cmX200cmx3



白建涛《北石窟佛像一》100cmx80cm



高飞《皖南山居》100cmx80cm



古棕《瓦卡蒂普湖的岸边》 50cmX60cm



蔡富军《飞向哪里 21》200cmx200cm



樊峻《瞬间的存在因素之一》56cmx47cm



潘江龙《一山即一石,一石造乾坤之二》100cm×100cm



曹正海《巴燕迎来三月雪》



陈玉琢《课堂系列1》40cmx60cm



   郑云龙《童年系列之六》90cmx90cm



李雪岳《普者黑雪霁-牧归》120x120cmx2



李少言《蓝色家族二》150cmx120cm




胡建强《早晨的阳光系列之二 》40cmx30cm



王毛子《海边的风1》60cmx80cm



李响《翡翠城》130cmx200cm



谷东雷《印象乌镇》120cmx90cm



程俊杰《皖南小景NO.2》73cmX60cm



黄作林《春风拂野》100cmx80cm



金长征《迹系列2》140cmx120cm



尹小斌《江南叙事·迷夜之二》100cmx100cm



吕鹏《赖发文像》 80cmx80cm



刘七一《威尼斯系列—圣马可广场》60cmx120cm



王滢《生命 Ⅱ》30cmx120cm



曲湘建《北方牧场》80cmx60cm



《少妇肖像》110cmx93cm



任剑《莫奈花园》 60cmx90cm



马惠龙《岁月古镇—闲》95cmx160cm



刘明友《秋钓图》50cmx60cm



林历《礼拜日》80cmx80cm



李英武《被雪覆盖的大地NO.6》136cmx160cm



宋永进《屋檐下NO.1》 80X80cm




于安东《向着引力》195cmx130cm



肖丰《江南小旅馆1》130x60cm



唐剑辉《苹果》100cmx80cm



张国全《冬山残雪》120cmx150cm



刘力《文文》100cmx80cm



吴建青《湖山之间一》160cmx60cm



赵健《 叠中叠(系列之二)》140cmx100cm


甄巍《父亲 三十年我看到了戾气》150cmx150cm


周建宏《港湾》80cmx70cm


周群《徽韵—古巷》160cm×100cm


周朝晖《心之舞者》150cmx120cm



许诺《人造风景》130cmx150cm


杨瑞洪《雪域·冈仁波齐No.1 》150cmx150cm


侯吉明《江岸西风》150cmx150cm

阅读(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