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上的13张中国面孔

2017-2-8  潮望艺术网


艺术双年展届的“奥运会”——威尼斯双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即将迎来它的第57届,主题已确定为“艺术万岁”(Viva Arte Viva),沿袭了以往国家馆与主题馆两部分并行的模式。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至今,中国国家馆已经参与7届,在20余个国家及地区相继公布了参展艺术家名单后,中国馆参展艺术家终于揭晓,空艺术带你了解即将在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上看到的13张中国面孔。




主题馆——六位中国艺术家

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主办方公开了120位主题展参展艺术家名单,其中包括六位中国艺术家,即耿建翌、关小、郝量、刘建华、刘野、周滔。

艺术家:耿建翌



耿建翌

耿建翌, 1962年出生于河南,目前工作并生活在杭州。中国早期先锋艺术家,“85新潮”的重要成员,1985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即今中国美术学院)。1989年来,通过激进的前卫艺术、油画、装置或是水墨等创作手段,探索个人身份与集体内容的关系。1987年布上绘画作品《第二状态》为艺术家最广为人知的作品。1989年以来,他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展出,并被泰特等权威艺术机构收藏。2015年,耿建翌在香格纳(西岸)举办个展《2015夏》,展览围绕耿建翌长期关注的“自我、时间、空间之间的关系”展开。




耿建翌  第二状态 1987 130*196cm 布上油画         

耿建翌被称为是中国当代艺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具开拓精神的艺术家之一。除了拥有诸多精彩代表作品外,其作品从绘画,摄影到装置影响,涉猎广泛。通过对自身生活的高度敏感,耿建翌从不同角度展现出其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与体验。

艺术家:关小



关小

关小,1983年生于中国重庆,目前生活工作于中国北京。关小的创作涉及不同类型的媒介,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她的雕塑、装置和录像。在关小的作品中,“认知”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通过知觉、判断、想象、推论和形成概念等途径来产生或者获得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是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可以是确凿或者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基于直觉或者概念的。



4S 前传   2015 装置 玻璃钢、汽车尾喉、汽车排气管、广告部数码打印、C 型支架 900 x 286 x 300cm

关小选择的创作素材有着强烈的私人痕迹和偶然性,其中有生活中遇见或感知的现成物和人造品,也有通过互联网在内的途径所获得的图像,它们象征着当下现实中的文化、技术、物质与权力等问题。她的雕塑和装置作品通过视觉语言将素材的特征进行放大,把它们转换成让人感到陌生的观看对象,也将它们进行混合,在其中建立起抽象乃至跳跃的联系。关小录像作品的概念更为明确,更强调认知过程中对于主题的讨论,通过图像和语言表达着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艺术家:郝量




郝量

郝量1983年生于四川成都,现工作、生活于北京;200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



郝量 《潇湘八景——万化》 2015 绢本水墨 387 x 184 cm

郝量的绘画实践一直专注于探寻传统中国画的当代可能性。对于古代美术、文学、画论、文献的深入研究,构成了他的工作基础。一方面,郝量在实践中修习、磨炼传统绘画的技艺;另一方面,他试图将当代感知融入水墨这一古老的绘画语言之中。尽管绢本绘画在当代艺术的话语中常为人所忽视,但在过去的诸世纪中,这种艺术形式处于东亚艺术实践的核心地位。

艺术家:刘建华



刘建华

刘建华,1962年出生并成长于以陶瓷著名的江西省,并在景德镇工作和生活了14年之久。他的作品起先多以陶瓷作为媒介,通过陶瓷坚硬与脆弱并存的特性隐喻现代人对物质的迷恋与不安,揭示出现代社会特有的精神特征。随着创作的深入,艺术家近年已逐渐转向综合媒材的利用与试验。刘建华曾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展,并受邀参加世界范围内的多项大型展事。




Blank Paper, porcelain, 2014

刘建华1989年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毕业后,尝试在当代背景下进行实验性的创作,通过陶瓷坚硬与脆弱并存的特性隐喻现代人对物质的迷恋与不安,揭示出现代社会特有的精神特征。随着创作的深入,艺术家近年已逐渐转向综合媒材的利用与试验。



Shadow in the Water, 2002

刘建华的作品被许多机构纳入永久收藏,其中包括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美国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英国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英国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法国巴黎路威酩轩艺术基金会、挪威俾尔根KODE美术馆、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州美术馆、澳大利亚昆士兰美术馆、意大利佛罗伦萨萨尔瓦多·菲拉格慕博物馆、帕萨迪纳的南加州大学亚太博物馆、日本十和田现代美术馆、日本原美术馆、深圳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北京今日美术馆,以及上海余德耀美术馆。他的作品还在亚洲艺术博物馆2010年的上海展中展出。

艺术家:刘野



刘野

1964年生于北京。1984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1989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参加“丝绸之路美术大展”(北京中国美术馆)。1990年考入柏林艺术学院造型艺术系,师从Volker Stelzmann。1994年毕业于德国柏林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是中国卡通艺术家的先锋代表。尽管他也是中国文化大革命背景下成长的一代,他的作品非常人性化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同时也反映了西方艺术家维梅尔和蒙德里安对他的深刻影响。这两个艺术家不仅影响了刘野的调色而且蒙德里安的严谨和哲学观点也给刘野的创作打下了烙印。




齐白石知道蒙德里安 1996

在欧洲留学时,刘野受Dick Bruna启发,开始在油画中使用他的标签性卡通造型,象兔子。当代艺术从两极起航:一个是概念、智慧和哲学;另一个是激发我们印象的直觉和感觉。刘野是中国第一批真正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因为他的艺术结合了如此之多的元素:哲学,绘画史,符号,情绪,讽刺和忧郁。就象舞台上的一部电影,看起来无伤大雅、童趣、迷人的画面,背后却传递着曲折忧患的戏剧情节。

艺术家:周滔



周滔

周滔,现生活在广州,1976年出生于中国湖南长沙,200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2009 获纽约亚洲文化协会基金会奖学金,曾在麻省理工视觉艺术中心,三藩市和洛杉矶做过个人展览。






南石头,2011,单屏高清录像,25分钟,即时剧本,36张一组,每张20×30厘米

他曾获得:2015第六十一届奥博豪森国际短片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首奖;2013第一届汉涅夫金斯基金会曼谷文化艺术中心亚洲当代艺术奖;2009纽约亚洲文化协会基金会奖学金。驻地项目列举:2016/04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术馆;2015/10-2015/12 巴塞罗那Hangar艺术机构; 2013/09-2014/01曼谷文化艺术中心; 2012/11-2013/02巴黎卡帝斯特艺术基金会; 2009/09-2010/03纽约Location One。

中国馆——不息 (Continuum-Generation by Generation)

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策展人由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担任,主题为“不息(Continuum-Generation by Generation)”,参展艺术家包括汤南南、邬建安、汪天稳、姚惠芬四位,前两位以当代艺术的形式反思传统文化,后两位则是不折不扣的民间非遗传承人。
策展人:邱志杰



邱志杰

邱志杰,1969年生于福建漳州。199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开始介入当代艺术活动。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他的创作活动涉及书法、水墨绘画、摄影、录像、装置、剧场等多种方式,代表了一种沟通中国文人传统与当代艺术、沟通社会关怀和艺术的个人解放力量的崭新尝试。



24 节气,2006,摄影 共24件, 每件102.9 x 134.6 cm,9版

邱志杰曾作为策展人策划了1996年中国最早的录像艺术展,以及1999年到2016年之间推介青年一代艺术家的“后感性”系列展览。2012年,他是第九届上海双年展“重新发电”的总策展人。他也曾作为艺术家多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

艺术家:汤南南



汤南南

汤南南,1969年生于福建云霄,艺术家,教师。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硕士,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博士。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集美大学美术学院。他的作品以现代都市乡愁为核心主题,讨论时间与记忆、神话与诗歌、乡愁与生死等多个命题,试图以社会学文化研究为基础,尝试绘画、装置、摄影、多屏幕录像剧场等多种艺术方式的融通互鉴,努力探索基于自身生活经验并关切当代生活情境的艺术方式。



铸浪为山 4分03秒 彩色单频录像 2015

2016年汤南南于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个展“铸浪为山”,还曾在中国美院美术馆(2015)、纽约(2009)举办个展。先后参加乌拉尔工业双年展(2015)、第九届上海双年展(2012)、第一届南京三年展(2005)、法国ALTKIRCH现代美术馆的中国当代影像展等展览(2004,巴黎)。

艺术家:邬建安




邬建安

邬建安,1980年生出生于北京,于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他的作品曾先后参加了福冈亚洲美术馆、林肯郡博物馆、中央美院美术馆、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恭王府、波士顿美术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机构的展出。



《大河诞生》之二“好逑”  背绢彩色剪纸拼贴 250X180cm 2012

在邬建安早期的作品中,他通过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对中西方神话和哲学进行了具有个人风格和当代文化想象的诠释。而此次展览,不仅呈现了其最为熟稔的创作媒材和风格的作品,同时他也将主题和媒材涉猎到更为广泛的领域。

艺术家:汪天稳




汪天稳

汪天稳,1949年出生,中国当代皮影艺术第一人,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皮影雕镂唯一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陕西皮影传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陕西华县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资深皮影鉴定专家。从事皮影雕刻艺术50多年,其“推皮运刀”技法傲然于皮影界,也因此与河北河南东北等地甚至英法德泰国等各国皮影不同,更加精细准确。他对皮影的历史渊源、传承流变、风格特点、旧稿古谱甚至行规风俗等都烂熟于心,并在创作上、对失传图稿的整理和复制、对老皮影的鉴定与修复都有很大贡献,中外关于皮影学术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大都来源于他。




2006年,汪天稳以《西厢幽会》《霸王别姬》《穆桂英战番将》三件作品力克群雄,以精密准确的人物造型、流畅遒劲的刀工、传统中求变的汪氏风格,成为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的皮影雕刻艺术大师。

艺术家:姚惠芬



姚惠芬

姚惠芬,江苏苏州人。1967年出生于苏州刺绣世家,自幼就开始学习刺绣。师从近代苏绣"仿真绣"大师沈寿的第三代传人牟志红,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届中国刺绣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首届姑苏文化产业领军重点人才;一代“针神”沈寿的第四代传人。




蒙娜丽莎

姚惠芬擅长将苏绣乱针绣的技法完美地融入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绣制中,使其绣品更具独创性。主要代表作品有《张大千肖像》、《泼彩红荷图》、《荷之韵》等。

中国香港馆——香港艺术发展局携手M+博物馆

艺术家:杨嘉辉



杨嘉辉

杨嘉辉(Samson Young),1979年生于香港,毕业于悉尼大学音乐及哲学学位,并在香港大学获得作曲硕士学位。2013年,杨嘉辉完成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子音乐博士课程。除了音乐以外,其创作的领域涉及录像艺术、舞蹈、装置艺术以及多媒体等。2013年,杨嘉辉获香港艺术发展局颁发的媒体艺术界别“年度最佳艺术家”奖。



杨嘉辉,《Signal Path II: Sinister Resonance》 by Samson Young

2015年5月,杨嘉辉基于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研究创作出的《田园乐》(Pastoral Music)在香港巴塞尔展出,作品探讨了艺术家在战争中的角色,借助剧场场景及即场声效表演来展现个中奥秘。同时,巴塞尔艺术展与宝马集团宣布杨嘉辉获得首届“宝马艺术之旅”奖项。杨嘉辉的艺术项目《钟声为谁而鸣──冲突的声音历史之旅》通过专注于钟声作为和平与冲突的象征而获得广泛青睐。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中展出作品《到达那個岛屿的你已经成长》

本次代表香港参加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负责展馆策划的是独立策展人郭瑛(Ying Kwok),M+博物馆执行总监、首席策展人郑道炼(Doryun Chong)担任顾问策展人。这也是香港艺术发展局继2013年和2015年之后第三次M+博物馆合作威尼斯双年展项目。




杨嘉辉,《Canon》,2016

中国台湾馆——做时间(Doing Time)

艺术家:谢德庆




谢德庆

谢德庆(TehchingHsieh),1950 年生于台湾南州乡。1974 年 7 月到达纽约,在美国以非法移民的身份生活了 14 年,四年后的1978年,他开始了一系列以时间为主题的艺术探索。他在作品中探讨了自律、身心约束、自由和暴露的概念,以及人类行为和关系的极限。由此,谢德庆被广泛认为是观念和表演艺术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直到 1988 年受到大赦谢德庆才获得公民身份。他在自己位于纽约的工作室内外,创作了五件《一年行为表演》系列,迅速获得国际知名度。其后的《谢德庆 1986-1999》(“十三年计划”)期间,谢德庆彻底退出公众视野,直至 2000 年1 月 1 日宣布不再进行创作。



《一年表演1980–1981 (打卡)》

谢德庆作品的唯一主角是“时间”,“我用一年,因为这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人类计算生命的基本时间单位;是生命里面周而复始的一个循环,这是属于人类文化里面都共通的。另外,可能这样听起来有些反讽,不过我相信自己具有浪费时间的才能,在这上面有所成。“这些“基于规则”的作品则充分建立在人类忍耐力的极限之上。他作品的曝光及随即引发的艺术界讨论,积极引导了当代艺术从70年代向行为表演艺术转变,同时也导致行为表演作品得以迅速大量进入主流美术馆的收藏体系。




《一年表演1980–1981 (打卡)》展览现场

本次代表中国台湾参展,策展人由英国学者、策展人亚德里安·希斯菲尔德(Adrian Heathfield)担任。主题为《做时间》(Doing Time),将首次综合性呈现谢德庆的作品。


阅读(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