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被誉为“东方的康斯泰勃尔”的名家,却是中国油画界的大隐者!

2017-7-7  潮望艺术网


一位杰出的古典主义诗人,他写了一辈子诗,但他从来没有投过一次稿,没有出过一本诗集,甚至身边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会写诗。

一位杰出的中国第二代油画家,四十年代初即名噪西南画坛。他在中国油画民族化探索中取得了本质意义上的巨大突破,开创出极具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的“东方印象主义”油画,早年被誉为“东方的康斯泰勃尔”。但翻遍中国油画史,我们却找不到他的名字……




《森林》42×32cm 1972年作



幼年展示出极高的美术天赋
1915年3月,万昊出生于都昌县苏山乡万家畈村,万家畈村与东晋诗人陶渊明祖居苏山乡陶家畈村隔陇相望。

万昊自幼聪慧,启蒙于乡间苏山朝阳庙私塾。他三岁诵三字经,学习唐诗,七岁能临摹碑帖,作七言绝句,至十岁通晓音律,十三岁已经诗才横溢,作有诗句:
小桥流水绕吾家,秋尽沙头数蓼花。枫叶却随风脚去,寻诗不觉日西斜。

学习之余,万昊喜欢用毛边纸临摹画片上的白描人物,信笔勾勒,栩栩如生,显示出极高的美术天赋。父亲内心欢喜,给予支持,常常勉励:“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作孽钱!”



《鄱湖夕照》 21×26cm  1977年作




万昊在国立艺专写生



从武昌艺专、苏州美专到国立艺专
1927年,万昊先生随父居住汉口, 12岁插班进入武昌艺专附中学习,成为学校年龄最小的学员。1933年,插班进入位于沧浪亭的苏州美专高中艺术科学习,两年后即升入本科部。一次,全校油画专业学员临摹颜文梁先生从法国带回来的《鲁拉》摹本,还未正式学习油画的万昊被破例允许参加临习,结果表现却最为出色,孙文林教授说:“此画临摹得最好,几乎与颜校长所作乱真!”2001年4月,万昊先生在接受江西电视台采访时回忆了当年的学习生活片断:“那个时候我是插班进去的,第三个礼拜,颜文梁校长就讲:‘我们学校,来了个同学,这位同学进步较快较快的,他的名字叫作万昊。’大家都看着我,我都不好意思了。”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寇进犯苏州,学校被迫停办西迁。1938年,万昊先生辗转云南,就读当时迁至昆明的国立艺专,次年学成,成为国立艺专第二届毕业生 。当时,国立艺专采取画室制,系开放式教学。万昊与王熙民、董希文、李长白、曹艮等同学在常书鸿画室,又与学弟吴冠中、余塞等同住一个大寝室。



《三峡风光》 75×55cm 1983年作



《苏州风景》37×32cm 1986年作



《静谧的鄱阳湖》36×29.5cm 1987年作



年纪轻轻名震西南画坛
就读国立艺专期间,正值抗战爆发。毕业前夕,国立艺专举办《抗敌画展》,万昊创作了《皇军末日》、《无家可归》、《奸杀以后》等多件巨幅的抗战美术作品参展。当时的《贵州晨报》在报道国立艺专《抗敌画展》时主要介绍了万昊的抗日美术作品: “首先映入视线的是《皇军末日》。这是一幅宽阔而长大的布质油画。在一群高举着斧头和镰刀的农民包围中,所谓‘皇军’早就匍匐于地了,一个高大的须发苍然的老者,气昂昂雄赳赳的立在前面,手里紧握着一把鲜血淋漓的大刀,血债从那上面一滴滴的偿还了。这是一幅超凡的艺术作品,给我们坚定了胜利的信念,稳固了抗战的决心。而《无家可归》这一幅,更使我们认清了谁是敌人,要安居乐业就必须把敌人逐出国境,那么抗战到底,便是我们唯一的出路。再一转眼,便看见许多赤裸裸的女同胞,带着不能反抗的愤怒被敌人奸淫侮辱以至屠杀。看了这图画(《奸杀以后》),简直不相信大和民族还是人类。”



《三峡薄雾》 38×44.5cm  1991年作



《水乡》 1991年作



不倒的印象主义“彩旗”
1952年,万昊供职湖北美术学院。当时的湖北美术学院有两位美术正教授,一位是万昊,另一位是杨立光。杨立光的学生,著名画家李伦在其论著《论湖北美术学院油画学派》中写道:“在整个湖北美术学院油画学派的架构中,中心点是杨立光为首刘依闻为辅的油画学派。……只有一个万昊先生执印象主义观点,有些‘不睦’……万昊先生在杨立光油画学派的‘院落’门口竖起了一面‘彩旗’!”

1957年,反右运动采取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形式,在全国展开。在这场汹涌的批判浪潮中,个人对绘画艺术的思考,风格的探索,意境的追求,气氛的营造都成为见不得光的东西。至于坚守着印象主义阵营,替印象主义辩护,分析过人体美甚至对苏联绘画产生过质疑的画家、理论家,自然成为了罪不容诛的批判对象。在武昌,许多的老师因为害怕受到印象主义绘画的牵连,与万昊疏远,划清界线。

尽管万昊在学校老师中形单影只,孤掌难鸣,在“湖北美术学院油画学派”中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是受到排挤,但万昊却以其深厚的造型功力,变幻莫测的印象主义色彩,诗化的意境和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在广大的学生中树立了崇高的威望。1990年10月24日,万昊在湖北美院时的学生,著名油画家蔡迪安在致万昊老师的信中写道:“我很喜欢万老师的油画风景,那庐山上的石头和童话般的树林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最杰出的作品,至今还保留着不可磨灭的印象。这次老师要来武汉,不知能否送我这个学生一幅油画风景,我想把它挂在我的书房或者画室,既能好好欣赏和学习,又能使我在老师的作品面前,引起我对过去学生时代的美好怀念。”

因为害怕被搜查出更多的“资产阶级颓废艺术罪证”而殃及一家老小,万昊将一幅幅多年创作积攒下来的精美的印象主义油画人体、肖像作品从画框上扯下来,成摞成摞地扔进大木盆,倒进滚烫的开水,含着泪,不停地搓洗……




《林间》 45×35cm 1998年作



《夜景》 50×45cm 1999年作



莫因落落无人识 少买胭脂画牡丹
面对这种以政治为纲,假借“现实主义”之名建立起来的美术表现体系,万昊凭着对学生的教育责任以及捍卫艺术贞洁的崇高使命,他以一种中国文人特有的坚韧,默默地执行着自己的教育主张。他“顽固”地拒绝苏联教学模式,带领学生投身于大自然怀抱,捕捉变幻莫测的光影色彩,“为艺术而艺术”;万昊又在美术教学中大胆坚持开设人体写生课,被人以“脱了女人的裤子画像”等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理由告发,最终被加以“反动学术权威”之罪名。1968年 9月1日开始,万昊被关押进设在新建县农场的省委集训一队进行劳动改造,历尽了磨难。

我亦癫狂天地间,风尘冷落旧罗衫;莫因落落无人识,少买胭脂画牡丹。

接连不断的斗争与磨难,万昊最终选择了文人特有的倔强式沉默。他晚年深居简出,不问世事,却始终没有放下画笔,最终成为隐逸江西的一位油画大师。

在发展中国油画艺术的道路上,万昊不仅继承了西方古典主义的造型和印象主义的色彩,并适度吸收了后印象主义以及西方现代主义绘画表现手法,更重要的是,他把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美学思想,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及禅定与西方油画艺术大师追求的光、色、形完美统一,探索出一整套有别于前人的写生、教学及创作体系。他所创立的东方印象主义油画,是我国油画民族化探索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重大成果。万昊先生的油画,技巧娴熟,光色并重,格调高雅,意境深邃,画面空灵,湿润梦幻,具有典型的中国文人画气质和超逸的东方情调。

万昊先生的诗词,笔法自然质朴,意境清寂悠远,具有一种孤高绝尘的感伤美,读之令人怅然。总之,万昊先生的油画与诗词水乳交融,画亦诗,诗亦画。他爱祖国,爱家乡,爱自然,爱人生,是一位追求真、善、美的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和诗人。




青年万昊



万昊(1915.3-2008.7)又名隆惠,字秋寒,号缶日子,江西都昌人, 1927年入武昌艺专附中,1933年入苏州美专,1939年毕业于国立艺专。1942年任桂林美专西洋画教授、教导主任,1945年创办南华艺专,任校长;历任苏州美专、江西省立陶专、湖北艺术学院、江西文化艺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万昊系中国第二代油画家、东方印象主义油画创立者、诗人、教育家。代表油画作品有《抛刀》、《鄱湖春暖》、《三峡风光》、《自画像》等,其风景油画主要以江南山水为题材,被喻为“东方的康斯泰勃尔”。

阅读(3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