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接触大师,要想成为大师很难

2017-7-11  潮望艺术网



天空中的太阳温暖着我们活着的人,陈子庄生前感受到的却只是孤独与贫寒,但他的艺术成就是不容质疑的。他不该被社会遗忘。在尽情享用陈子庄先生留给我们的巨大的精神财富的同时,我们不禁发问,新时期的艺术家们,您将为历史留下什么? 

已故国画大家陈子庄先生的百余件遗作于2001年年底在福建省画院展出期间,由福建省文联、福建省画院召集省内知名画家、学者40余人举办了颇具学术意义的陈子庄艺术暨当代花鸟山水画现状及发展研讨会。研讨会由陈传席先生主讲,涉及了陈子庄绘画的特征评估、意义界定及当代绘画现状批评等颇多热门话题。



陈子庄作品

在孤独与高贵之间
——陈传席先生谈陈子庄艺术暨当代中国画现状及发展

很感谢福建省文联、福建省画院邀请我参加这次活动。福州我是第二次来,印象非常好,这次来这里,主要是来看陈子庄的画,随便讲一讲,主讲我不敢当。

来福州之前,我在桂林参加全国美协的一个会议。会议结束后,我便经广州来到福州,因此,对一些问题还来不及认真思考。我想以座谈的方式进行,这样能讲一些真正的东西,也许不够有系统性,但对思考一些具体问题会有些帮助。陈子庄的画,我是在1981年初首次在杂志上见到的,他的作品立即引起我的注意,刚好那年我到四川考察,就特意前往看陈子庄的画。当时,陈子庄的画还没引起人的注意,我给陈寿岳(陈子庄长子)讲了陈子庄的重要性,他很高兴,拿一大叠陈子庄的画给我看,说:“你挑吧,你看中哪几张,拿几张走。”我说,我不能要,这些画将来都是国宝,你一定要好好保存。他很感动,并一直与我保持联系。

这次,陈子庄画作在福建展出,对我也很有诱惑力,陈子庄的画我最初看了很激动,后来看画集多了,我对他的评价又低了一点,这次看,又令我很感动。因此,我得出结论,是那些画集印得不好,好画一印就印差了、差画一印反而好了。我这次写中国现代绘画史,是要把陈子庄作为蜀派的一个重要画家来研究的。



陈子庄作品

我现在具体谈我对陈子庄绘画的看法,我觉得陈子庄的画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他的画有趣,就是说他的画生动、自然、不做作、天真烂漫。画画要纯真无杂念,不直率、不坦诚就成不了大家。

第二,陈子庄的画画得很松,松不是指结构松,而是用笔松,再就是散淡,尤其是书法家,终身追求的就是散和淡,散就是心无杂念,没有负担,就是自然而然、平淡天真,它跟趣是相辅相成的。当然,这需要修炼,石涛的画我不是十分欣赏,石涛的画不如渐江,渐江就是弘仁。弘仁的画格调高,完全没有俗气。

我曾专程到美国夏威夷的一家博物馆看弘仁的画,我现在想起那张画我就激动,那张画不皴也不擦,就是线条空钩,每一块石头象晶莹的玉一样有透明感。天再热,里面都能散出一股寒气。任何人画画,都应有一股气,没有这股气,你的画就是死画。潘天寿的画有一股霸气。但是浊气就不好。吴昌硕的画,我对他评价不太高,把吴昌硕作为一代大师来评价,还有一些欠缺,但他比一般画家要好得多,他的画就有一股“浊”气,使得他的格调降低了。



陈子庄作品

齐白石的画就比他高,齐白石的画没有“浊”气,他有一股“清”气。但齐白石的画也不是每张都好,好画只有百分之十,你要看他百分之十的画,你会非常激动、惊讶。齐白石这人贪财,你给他钱,他就给你画,他的画从来不撕,这对他的画名有些影响。当然,评价一个画家,只能用最好的画评价他。

学陈子庄的画的人也有不少,但大多数人只学到一点皮毛,就是因为缺少陈子庄那股气,这股气是最不易得到的。我们再讲一下散淡,散淡要靠体会,但是你理论上没有认识到,永远体会不到。理论上认识到了,你还要实践一段时间。刘文西就是字写不好,他写字非常认真,越认真越写不好字。当然,写字不能马马虎虎不用功。写字要轻松,练字练一辈子,就练“散、淡”二字,散淡就是自然而然,下笔松动。

我小时候练字,认为写字很容易,对着字帖写象就行了,我临王羲之《兰亭序》,九年下来,一天也不间断,最后还是没写好。书法没人指导,是学不好的。不接触大师,要想成为大师确实是不容易的事。因为大师是几代人的经验和智慧积累起来的,你从大师那里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就得到几十年都体会不到的东西。刘文西写字太认真,他越认真,腕就越硬,写字就是要腕灵活才能写好字,他就不懂这个道理。天下事,有知而不能做到,没有不知而能做到的。



陈子庄作品

庄子说:“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开始要“雕”与“琢”,但最后是没有雕琢气的,是平淡朴实的。但如果没有“既雕既琢”的过程,那就不会有太深的功力。功力就在“既雕既琢”中一步一步加深的。

在桂林的会议上,谈到中西艺术的问题,有些人认为,中国的艺术是落后的,但我认为,中国的经济落后,艺术可没有落后,我们中国的大师,比如说象陈子庄这样的大师,不能成为世界公认的大师,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实力太差。中国经济落后,中国的艺术理论也不被人重视。六朝谢赫的《六法论》,就说到气韵。画人不强调人的外形,而注重表现人的风度气质。

西方在文艺复兴时期,还谈论要“做大自然的儿子还是孙子”,他们的理论就强调绘画要忠实于大自然,而中国画一开始就直透艺术的本质----“画者,心印也”,中国画谈的是“天人合一”,画就是写自己,既不是大自然的儿子,也不是大自然的孙子.这种感受,西方绘画到了近代才意识到,而且多数受中国画的影响,他们的理论比我们落后了十几个世纪。



陈子庄作品

外国人对中国的绘画很难理解,对笔墨中丰富的内涵看不懂,只能看到外表的东西。当然,国外真正的大师对中国的艺术还是有认识力的。毕加索用毛笔学中国画,其中仿齐白石的画就有五大册,每册三四十幅,莫奈也临摹过中国画,他画的《睡莲》,从构图到画法,都很有中国画的味道。但是,他们学中国画,都归到自己民族的特色。

董其昌提出书画“尚暗不尚明”,暗是指用笔藏而不露,有内涵。但太“暗”也不好,压抑自己的精神状态,“四王”的画都太“暗”,弘一法师的字也很“暗”,但他是内心修炼的结果,是真实的流露,所以他的字境界高。陆俨少的画不厚,用笔薄,所以陆俨少要成为大师很困难,陆俨少的画能看不能学,潘天寿也不能学,陈子庄的画可以学。陆俨少对古代画论理解还不深,他虽然用笔方法基本正确,但缺少厚度,同时,他又没有陈子庄绘画的生动和趣味。当然,陆俨少还是名家,说他的不足之处,是提高到一个很高的高度来讲的,如果和一般画家比较,他还是了不起的,当代画家能达到这种水平的也不是太多。

我还要谈一谈内在美与形式美的问题。吴冠中的画,有形式美,但缺少内在美。黄宾虹的画就有内在美,内涵丰富。林散之书法的主要突破点,就是用笔的内在变化丰富。但林散之书法突破这一点,大家又把他捧得太高,林散之说自己的字比祝枝山好,但见到王铎要低头。他的字肯定不如王铎,但他说比祝枝山好,也未必,虽然他用笔的内在变化比祝枝山丰富,但祝枝山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性情,应该说他们二人的字还是各有特点。明代中期的书法家中,我看还是祝枝山的字写得好。



陈子庄作品

吴冠中在文章中提倡形式美,当然,作品的形式美也是很重要的,在功力相等的两幅画中,形式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最终的功力,不是看你的形式,而是看你的内在美。黄宾虹的画不在构图上讲究,在形式上出奇,他在内在美上下功夫,黄宾虹的书法比林散之要高,书法界把林散之提得很高,把黄宾虹的书法放在很低的位置,这是不正确的。包括把沙孟海的地位也排得很高,那也是错误的。沙孟海的字,格调上还欠缺。很多人学陈子庄、学齐白石,达不到他们的境界,就是因为缺少内在美。形式的东西,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可以在偶然性的机会得到,而内在美,必须经长时间修炼。

现在很多人不搞传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传统没有理解能力。吴冠中小时候在偶然机会考了美术院校,后来学了法语,到国外留学,因为在国外挣钱困难,他又回来了,回来的目的并不是象他所说的是因为爱国,在国外又学外语,在中国画和西洋画上,都没有学到多少东西。他在五十年代偶尔发表一些水彩,也不过是那个水平,到了八十年代,他和宜兴的徐悲鸿美术馆馆长说,我的这个油画,努力一下,可能还不错,我油画和别人不一样,也许在将来美术史上能留一个指甲痕,但我的中国画还不行。到九十年代初,他和北京的一位理论家说,中国绘画,现在只有一个半大师,一个就是林风眠,半个就是我。到了2000年他讲林风眠也不如他了。他对自己的定位逐步改变,大家一捧,他就飘飘然了。吴冠中发表那么多关于形式美的言论就是因为他不懂传统,不懂中国文化、不懂他胆子才大。



陈子庄作品

我再给大家谈一谈陈子庄的速写,他的速写应专门研究一下,或出一本速写集。他的速写不是完全写实的,按自己的思路取舍,当场构思,改用毛笔画出来就是一张好作品。画画用脑要多于用手,天才有一个共性,善于思考,敢于肯定,陈子庄的速写用笔就肯定,而且很潇洒,并能将传统的用笔方法用到铅笔中来,很富有变化。天才人物,他的兴趣肯定不会是单一的,象毕加索,不光会画画,他也能写诗,写文章,搞陶艺。郭沫若是诗、书法、戏剧、考古、历史,样样都通。陈子庄的兴趣也很广泛,对考古、古瓷器都有研究,而且武术高超,他丰厚的文化底蕴,又加上他拜过几个高人为师,天份又高,所以他在绘画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

现在的画家主要问题是画传统的不懂传统,画现代的不懂现代,这是当代中国绘画的一个悲剧,不懂传统的问题我刚才已经谈了很多,这个现代派,很多人都在攻击,我以前不发表任何言论,现代派的画家对传统的东西不满,他们力求绘画有丰富的内涵,有哲学意义。在欧洲的美术学院,不请画家去上课,而是请哲学家去上课,这种想法也是对的,但是艺术是自我表现的,你深沉,作品也深沉,你浅薄,作品也浅薄。你自己没有深沉的文化内涵,没有哲学头脑,你力求在你的绘画中有多深的内涵和哲学意义,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现代派的作品,大多数是不可取的。



陈子庄作品

出现上述现状,我想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原因跟招生有关系。现在美术院校招生,主要考素描、色彩和速写。因此,小孩从初中开始就画素描、色彩和速写,那是传统西洋画的基础。学西洋画的基础来画中国画,这就有问题。而中国画的基础,主要是书法,是古典文化。不画画的小孩在读书,而画画的小孩光是画画,不看书。画画只是技巧的提高,年龄大了,技巧还可以学,但读书效果就非常差。我们的招生制度,促使小孩在最需要读书的时候去学画画,你素描不好,色彩不好,就考不上大学。在大学里面,有开设哲学课,古典文学课和外语课,学生都是应付的,很少有学生认真学,最近几年,考研的学生才把语言抓了一下。二十几岁读古文已经晚了一点,何况这时候还是不读,读书少、练字也少,有些学校不教书法,即使有开书法课,学生也是应付一下,认为能搞好毕业创作就行。




陈子庄作品

我写文章曾说过,刘文西、李琦、蒋兆和,年龄越大,画得越差。李琦三十二岁时画的《毛主席走遍全国》,那张画画得相当的好,但三十二岁以后,他的画一天比一天差。刘文西的《祖孙四代》是三十岁画的,《支书和老贫农》是三十二岁画的,他的水平到顶了。后来水平就下降,问题在于他从小画素描,不太读书。

另一方面,经济也是影响当代绘画的一个重要问题,政治对艺术的干扰,你如果能充分利用,损失不是太大,也许你也能画出很好的作品,比如说李可染、钱松喦的绘画就是借政治的力量把自已推到一个高度的。糊里糊涂永远成不了大画家,你必须头脑非常清醒,成功人物都善于思考。只要动脑筋思考,政治力量不会阻碍你,经济就会阻碍你。经济的大潮,对我国的绘画是一个很大的损害,经济发达,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发展很急切的跟着经济走,那就麻烦了。

就拿扬州八怪来说,商业的局限,导致了扬州八怪的画格调不高,再就是很简单。扬州八怪的画迎合了小市民的文化口味,但对冲击当时“四王”的死气沉沉画风有一定贡献,因为做生意的人都是很有生气的,不喜欢死气沉沉。“四王”的画,讲究“静”、“净”,“静”是安静,古代的静美要比动美高,“净”是干净。扬州文化发达是以经济发达为基础的,但扬州画家屈服买主、商人,商人要什么画,我就画什么画,造成了的扬州八怪的画格调低下。



陈子庄作品

第三个问题,这几十年来,画坛动辄讲创新,讲个人风格,唐、宋以前从来不提创新,也不提个人风格,恰恰有新意,有个人风格。过分的强调个人风格,不注重内在艺术功力的提高及审美的升华,那么你表现的只是花样,不要把花样当风格,功力不够,学养不够,天天在搞花样,这一点,对当代画家也是有影响的。

最后我再谈谈绘画的三个标准,就是现代的、民族的、个人的。我们看陈子庄的画,他是现代的,他和明清以前的画不一样,他虽然学了吴昌硕,学了齐白石和黄宾虹,但他即不是黄宾虹,也不是齐白石,他有自己的东西,有现代感。一个民族要想发展,一方面要认真保存自己,二要强烈的吸收外来的东西,西方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不能说我们谈中国画的优越性,就否定外国的东西,外国的东西也有它的科学性。有人说中国画穷途末路,但是,只要中国画还有用处,中国人还欣赏他,中国画就不会消亡。中国人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上,必须搞民族的东西,学习西方的东西,也要化为民族的东西。有些人认为传统就是重复,传统并不是重复,而恰恰是发展,不论是美术还是文学,古代凡是发起复古运动的,都在文学史和美术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唐宋八大家都是复古的巨匠,文艺复兴就是复古,就是恢复传统,但复古不等于重复,而是“托古改制”。

现在看来,学习西方的东西来创造自己民族风格的几位代表画家,其成就还没有赶上从传统内部学习的大师,黄宾虹、齐白石是学习传统的,但他们没有重复传统,时代不一样,个性不一样,自然显示出自己的面目。民族艺术本身有一股原动力,能促使你发展,当然,能吸收一些西方的东西为我所用,那也是有必要的,有没有民族气质、现代感、个人风格是决定你能不能成为大画家的三个条件。当然,个人风格不是你想追求就能追求到的。个人风格,一要强烈追求,第二要自然而然,强烈追求就是把想到的东西努力去做,没有这一点,风格的显露就要慢一点,但一开始就强烈追求,就很难有深度和厚度,要自然而然,要有长时间内在学养的积累和人文精神的修炼。

好了,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阅读(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