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7-17 潮望艺术网
秋拍以来,中国艺术品不断爆出亿元纪录,有媒体惊呼中国艺术品的“亿元时代”到来了,但也有人指责市场的“虚火”。但我觉得我们的艺术品市场还不会赚钱。
相互大吃一口
其实在秋拍前,业内人士已预估到秋拍的火爆。因为有迹象显示,从房地产和股市中游离出来的部分投资者要对艺术品市场下手,所以各家拍卖行都不约而同地将货备得足足的。买家和卖家都铆足了劲,准备相互大吃一口。
于是乎,火爆的拍卖新闻一个接一个地诞生了。海外的拍卖行燃起了第一把火。一件乾隆洋彩长颈葫芦瓶首先以2.53亿港元的成交价,打破了元青花鬼谷下山罐创下的2.3亿元的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紧接着,英国一家不知名的小拍卖行又爆出一件乾隆粉彩镂空套瓶5.5亿元的新闻。国内的拍卖行也毫不示弱。日前,中国嘉德秋拍爆出了逾41亿元的总成交纪录的新闻。其中包括王羲之草书《平安帖》在内的3件书画作品超过亿元,52件作品超过千万元大关。
众口难调真是常理。中国艺术品行情低迷了有人忧,行情高了也有人忧。伴随着天价激起的兴奋,不同的声音也随之而起。有质疑拍品真伪的,有质疑成交价真实性的,还有认为庞大的投机资金的“野蛮入侵”剥夺了真正收藏家参与的机会……
我们暂且不要争论艺术品市场的真真假假,因为说拍品真者是专家,说拍品是假的人听起来也内行;而指责拍卖行情弄虚作假的人也没拿出证据来,当然爆出纪录的拍卖行也从来没拿出税单来证明。操心不了的事儿咱就不操心。
耐心善待艺术
有人批评中国内地艺术品市场只有一个字“钱”。钱并没有错,我倒觉得我们的艺术品市场还不会赚钱。纵观十多年来中国艺术品拍卖风云,我发现那一波波天价潮流的幕后“庄家”大多是中国港台及国外的艺术品商和收藏家。在我们还来不及玩的时候,海外就把珐琅彩炒出了天价。在我们明白了珐琅彩应该是天价的时候,人家又悄无声息地囤积高端官窑粉彩,现在卖得比珐琅彩还贵。人家总是善于发现我们所没有发现的价值,而且有耐心慢慢积累,精心梳理,出版、展览,逐步推升其价值。明式黄花梨家具、掐丝珐琅器、文房雅玩,乃至“中国当代艺术”,这些潮流都是这样被人家孕育出来的。就拿最有争议的圆明园铜兽首来说,尽管国人有“被玩”的羞恼,但我不得不“佩服”,人家能这么早就发现它们的“价值”,能这么长时间处心积虑收集,极有耐心地一个个慢慢出手,吊足了国人的胃口,也赚足了钱。前几年,我们也有人想学着来炒作民国某画家的作品,但心急了点,刚买进就想卖出,学砸了。
当下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乘着中国经济的浪潮有所作为,破些纪录无可厚非。关键是,我们不能只有钱,只会跟风、斗狠、砸钱,更要学会发现艺术的价值,还要有耐心善待艺术。这样,艺术才会给我们更大的回报。
阅读(3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