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水墨画流变为当代艺术
2017-7-19
潮望艺术网
近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由以往向外追随西方,演变为向内关注本土艺术。尽管有些意外,但内部的需求与外部的力量还是将本土艺术推上当代艺术舞台。
本土艺术介入当代艺术领域,对于当代艺术的范围扩展与界定起到了积极作用,或许还能改变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一些传统看法。想必,这种改变并非短命,但愿会迎来一场中国文化新浪潮。
吴冠中 当代水墨
对于本土文化而言,这种看法的改变或文化回望,理当值得庆幸。这是一个民族文化自觉与自信的过程。
这个过程绕不过对发达国家文化的学习和不够从容的自信变异阶段。不论结果如何,这是一种自主的觉悟还是他主的随就选择,都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回到水墨,回到当代。水墨是什么?水墨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如何更新固有观念,拓展水墨视界,从容而就,避免随波逐流。
水墨作为传统中国绘画的一个部分,相传始于唐。在中国古代我们看到一些陶器物上就留有墨绘痕迹。
遥想历代文人们外出或远游,随身带上笔墨纸砚确实比西洋油画来的方便,创作起来也没有那么兴师动众。这也吻合东方文人的简便思想。
笔墨纸砚,生于自然,抒发万物;生与发,终于融合。水与墨色的焦、浓、重、淡、清,结合笔势的跌、宕、起、伏、静,在宣纸上产生以手绘心的万化可能,简便而不简单,尤其适宜中国文人看世界的心境。这种由来已久的艺术方式,造就了中国传统水墨艺术在世界的独特地位。
西方绘画进入中国后,水墨画在发展过程中也曾出现注重造型结构、光线明暗相混合的流变现象。
水墨画作为中国文化,其姿态又如何面对今天的艺术世界?或被外来文化融合,或固守原来模式。或许,水墨融入世界艺术之林,需要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不断拓展,更需要中国文化整体走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由来与思维方式。
当水墨成为当代艺术时,必然会“遭遇”时代问题。
对于水墨艺术而言,时代意味着物质形态与精神内涵的变迁。物质形态包含艺术家如何看待和利用外部物质世界及表现程度;精神内涵包括身处时代的个人与集体的灵魂诉求及表现程度。
艺术家去表达所处时代的“遭遇”是不容置疑的,但程度有天壤之别。然而,传统水墨是否还能够在风格上有所突破?新物质材料介入是否还能保持传统水墨的概念?精神内涵提升能否改变水墨现状?
水墨发展至今,面临着范围不断地被扩延。这不是水墨的问题,而是时代的诉求。
水墨的发展不必强求其原有的传统介质或材料工具等因素。水墨现象这个词用的很当代,它是观察世界的一种方法,水墨的精神意韵是最重要的文化元素。
水墨可能在任何物质材料上发生,同时,水墨现象也体现于自然世界的变化中。
事实上,我们在东西方当代艺术中不难发现各种水墨作品的产生,自然万象确也比比皆露水墨意韵。
水墨现象本身就已经表达了脱离固有材料的桎梏,成为了一种文化与自然的融通后果。因此,我们无法依然固守传统观念去拒绝现实所产生的多元水墨意韵的视界。
新水墨或实验水墨的叫法还不够确切,主要是它泛于任何时代。新命名的概念和推广运用与时代性有关,它主要伴随新艺术现象的特点、影响范围程度,以及界定的不可替代性而产生。
当然这一切需要有一个人提出,并通过时间达成共识。至于对水墨意韵的拓展,还需艺术家对艺术史有一定深入的了解,以及对时代的关注和创作表达能力的综合提升;否则,产生的水墨创作作品会流于平庸,也无法超越以往境界。
水墨渐受关注,或许你会发现有许多当代水墨艺术展览和水墨艺术家出现。
业内学者对水墨的助推作用显然不如商业谋划的力量。当然,艺术家是很容易随行就市,一些没有水墨情结的艺术家也会故意去水墨一下,以期获得臆想的收获。
水墨艺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方式有很多,我无法去一一罗列。还是回到我以前谈过的问题,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学”与“术”相结合的人才。摆脱干预个人前进的无形枷锁只有通过学术研究,盲目地追随潮流哪怕是捡来的自信或尊严也不会得到过久的尊崇,时间也会让真相显山露水。
借用韩愈的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以望共勉之。
阅读(2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