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的恩师【吴大羽:我是不死的!】

2017-8-14  潮望艺术网






吴大羽(1903年—1988年1月),江苏宜兴宜城镇人,杰出的油画家,艺术教育家,中国现代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画家吴大羽,是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等画坛巨匠的老师,称其为“大师的大师”亦不为过。吴大羽向来超越名利,在艺术世界中尽拆藩篱,回归艺术的本真、深邃、广博。吴冠中先生曾经说过,中国艺术界有个吴大羽现象。



《桥上的风景》 235×195cm 布面油画 2014年 第12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金奖作品

画的正是中国美院第一代传奇人物:林风眠、吴大羽和林文铮,他们三个站在巴黎著名的亚历山大三世桥上,背景是埃菲尔铁塔。




有意思的是,这张作品的第一稿(如上)中画了四个人物,参加全国美展浙江地区分赛获铜奖,之后何红舟进一步提升作品的构图,将画面调整为三个主体人物,修改后的作品参加2015全国美展,一举获得金奖。

对于恩师,他们这样说——



朱德群:“每当与朋友或同学提到吴大羽先生名字的时候,我心中即产生无限的兴奋和激动,几不能自持,感恩之心油然而生。吴大羽先生是我受益最多的老师,所以饮水思源说他是我的恩师并没有一点言过其实。”



赵无极:“我受吴大羽老师的教导至今感念不已,他将永远是我们的模型的创作者。如今老师过世了,他的很多想法,现在已无从知悉。但是从他的画作来看,有很多进展和发现,也可看出他才华横溢。”



吴冠中:“吴大羽威望的建立基于两方面,一是他作品中强烈的个性及色彩之绚丽;二是他讲课的魅力,吴大羽从技术到艺术,再到做人,从东方到西方再到东方,从有法至无法的艺术发展道路,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一个极为突出的十分丰富的现象。”



吴大羽夫妇与赵无极夫妇




吴大羽才华卓越,除了油画艺术,他在蜡彩、水彩、墨彩、色粉、书法等其他领域均有涉猎。在潜心研习书法后,吴大羽认为书法的势象之美是中国艺术的特性之一,“无语符的书法和超形象的格局,是就时空的范围摆布下来的我的心里结构”,这一思想首先打通了书法艺术和油画艺术的疆界。



吴大羽认为,“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讲究势象美。绘画只能身随其后,书法是中国艺术的精华。”



致吴冠中朱德群书




致林风眠书

纵观吴大羽的艺术历程,他始终在求索,从具象绘画到带有抽象意味的绘画,他一直在探寻中西方绘画的融合,追求着“色与形的解放,心与神的归宿”,从形式语言到精神内涵,无形中投射着紫外线般的力量。吴先生在后期的探索中逐渐脱离说明性的语言,专注于色彩、构图等形式,画面纯粹丰富,色彩浓郁绚丽,笔触自信畅达。

吴先生深厚的国学功底是他在抽象绘画中有着自己的见解。他曾提出“势象”的概念,即“在形象中融进了势的运动,人间形象的心魂在翻腾中被吞吐,被变形了。”他的思考和尝试使得其与同时代画家有了明显的差别。



吴大羽《无题-99(自存)》,布面油画

“我吩咐铁匠,做一件工作,是为了做一双精心打成的铁鞋,我告诉他,我要穿上这双坚实鞋子,走遍天涯,当我走遍下天涯,还要携带它穿云插雾,离开日月,踏上北极星宿,仔细寻找,寻找之心所见的宝贝的一件事物。
我泄露了我的秘密,这是一件不能向谁谈起的庄严。”

——吴大羽

李大钧在《吴大羽:艺术的根本在于道义》一文中写道,“吴大羽是陶渊明的知音,他把陶渊明奉为人生的楷模。他曾写过一篇《从陶渊明说到画家》的长文,崇敬陶渊明的不隐之隐,隐而有为的高尚人格:“画人何必通才硕彦,要他是真实汉子,要他是前进不息的彻底见人之一”。吴大羽正是新时期的画坛陶渊明。尽管寂寂无闻,自落低微,吴大羽却以一生的创造性劳动,书写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吴大羽从不在画上签名,也不留日期。



1982年上海吴大羽的老学生们为他祝贺80寿辰合影
1980年,他的老学生朱膺问他“为什么你的画上,从不签名?”吴大羽说,“为什么必须签名!我认为重要的是让画自身去表达。见画就是我,签名就成了多余了。画是心灵感应的自然流露,感受的瞬间迸发,自由自在,任何人也无法去再现,连自己也不行。我是画了就算,从不计其命运”。

1985年,吴大羽患了白内障,不得不放下画笔,写下了一首传世的诗篇:

波释结悲欣,知君清性心。
江山若故貌,风月宇外新。
人天相接逐,天人策古今。
莫逆万千变,谷空空足音。
余亦存馀梦,飞光嚼采韵。
东西迷岁月,啼笑醒秋春。
白内自内障,不许染丹青。



吴大羽《无题-101(自存)》,布面油画



杭州艺专教师郊游合影,吴大羽(前排左五)、林风眠夫妇与女儿(前排左一至左三)、潘天寿(前排左四)

我没有通过书卷,但我相信我是诗人,请勿相疑,让我把心意捧出来,送到你面前……古来大师,只是能自识其所处际,行其真纯之见而已。所谓创造,无非是以新的活力,突破陈腐的桎梏而已。怀同样心愿者,无别离。我是不死的。——吴大羽



“我们认识吴大羽才刚刚开始,就像一个艺术的肌体一样,我们从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走进了他们的心脏——吴大羽。”清华大学吴冠中研究中心主任刘巨德如此说道。

“吴冠中曾经当着我的面,背诵吴大羽写给他的信,像‘美在天上,有如云朵’这样的信,他都能大段大段地背下来。”李大钧通过大量的研究更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吴冠中曾说过,‘新旧之际无怨讼,唯真与伪为大敌’‘怀同样心愿者无别离’‘鲁迅是这圈圈中的真人’,过去人们还以为是吴冠中说的。现在一看,是吴大羽写给吴冠中的信里说的。”此外,吴大羽说“一切艺术趋向于诗”,而吴冠中晚年也讲过,他现在不想画画了,想写诗。




吴大羽自述

天地是心胸的外形。
我以天地为画框,点染心胸,
可以把示寸衷,佈须芥,指划去来。



我以宏观入微观,
苦思接物之心,从事心手眼艺功,
夺人所未悟,创人所未睹,行吾作业。
宏观入微通心性,力速沉飞量海天。



我的绘画依据,
是势象、光色、韵调三方面的结合。
光色作为色彩来理解,
作为形和声的连接是关系时空的连接。




绘画是空间的艺术。
但我的绘画是时间驾驭空间,
其结果仍是为了表现空间,
所说的空间合唱,即绘画的音乐性
——这是我追求的。



艺术是人和天之间的活动。
艺术最忌模仿,
艺术就是艺术。
不能实用,不能授命。



人类的艺术是相通的,用不到分东西。
艺术是一种语言,
只有时代之别,没有地区之分。
中西艺术本属一体,无有彼此。
非手眼之工,而是至善之德,
才有心灵的彻悟。



艺术的根本在于道义。
师生之间是道义关系。
画人不必为通才硕彦,
但要他是真实汉子,
要他是前进不已的彻底见人。



艺术为艺术和艺术为人生之间无须加以勾画,
也永永勾画不清,
总之绘画自有他的生命在。
画人所事,在完成绘画生命内的点滴,
而不为绘画生命外的肤垢龌蹉而已。



为什么必须签名!
我认为重要的是让画自身去表达。
见画就是我,签名就成了多余了。
画是心灵感应的自然流露,
感受的瞬间迸发,
自由自在,
任何人也无法去再现,连自己也不行。
我是画了就算,从不计其命运。



怀同样心愿者,无别离。
我自己尊重我自己认为的真理,
比看重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我是不死的

吴大羽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鲜明地提出“创造为上”这一口号的艺术先行者,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创造大师。他有着精深的创造哲学,是一位创造的画家、创造的教育家和创造的诗人,他富有传奇的人生,也是创造的人生,因为创造而获得自由,大彻大悟,检省自知。

  吴大羽说:

  “所谓创造,无非是以新的活力,突破陈腐的桎梏而已”;

  “一定要把自己浸入到艺术的境界才能再现自己,要从创造着眼,不是理论的”。

 “文化就是创造的总称,美可以说是其中心,它包括创新和懿德”;

  “艺术是精神语言,以真理为语符。真理不可见。创造上会见到品貌风骨之有其寄着”;

  “当道德的脚步踏进创造苑地,用不到标语口号,甚至无声。创造意境之所展图,懿行无边,丽章万千,诚不必与别人的思致相同其进出”。

    “创造为上,不限于绘画。诚知新的不一定是好的,但它总是生的活的”。

  “创造为上,绘画人应当勤勉修炼其艺术,成为人类天才事业的一点一滴,不等待旁一件天才事业的驱役为足意”。



吴大羽诗摘:


画家之歌

  岁月煎熬了万古的生命

  一事无成地留下了他的败色

  浈芥聪明点点轮回着孤零

  以忘情糜世也清醒不了素心

  我不考虑地震摧毁我画室

  里藏着无比灿烂的光明

  但认识这个不必疑虑的事实

  是乾坤终不销毁枯槁之一日

  我的至尊,请你就座这个夙位

  端详站立在你面前的正直

  容我濡毫款款人间的绝丽

  指点着万里江山从这开始

  这是自由,这是美备

  这是尊严和高贵

  替你描绘出千样婉转百般的妩媚

  从过去未来而现在,

  是上帝与我共同协作的风采



无题

  此心如止水,无动明镜中。

  影映池沼上,气投江湖浓。

  望洋兴浩叹,隔岸雾濛泷。

  银河浮天际,寒色罩净空。

  慎独是肩住,汗血泪共通。



(吴大羽和夫人寿懿琳女儿吴崇力)

阅读(3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