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惠镇论齐白石十二屏山水画

2017-12-31  潮望艺术网


齐白石十二屏山水画
洪惠镇
齐白石十二屏山水画近期拍卖创下9.3亿人民币(折合1.4亿美金)的天价,国人在惊讶之余,多半会疑问他的山水画究竟好在哪里而值这么多钱?我也不懂这价格是怎么定的,但好在哪里,倒可以提供一点个人见解做参考。大略说来,齐白石的山水画有三个方面的好处,都在十二屏中充分展现。
第一,他的山水画是诗书画印结合的传统文人山水画,在20世纪的创新发展,与黄宾虹的山水画一样,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巅峰高度。他们和吴昌硕、潘天寿四位20世纪中国画大师,都是诗书画印四绝,他们之后“四绝”基本上已成了“绝学”,至今无人可以继踵,可以说他们是一个时代的终结者。
第二,齐白石的山水画和他的花鸟画一样,属于大写意,而且也像大写意花鸟画一般,具有很强的程式性与个人性,其图式绝对独树一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花鸟后人犹可学步再参己意,山水一旦仿效,就如他所言:“似我者死”,难逃窠臼,无法超生,因此基本上看不到图式学他的画家。
齐白石山水画程式性与个人性的主要特色,在于具有浓厚的天真烂漫的稚拙之美,所以当今儿童水墨画培训多以其山水画为范本,他的童心与孩子们灵犀相通,这是中国画自古至今唯一一个以天真稚拙为美的大师。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的艺术成就都主要得益于深厚的文化学养,唯独齐白石主要得益于草根天性,可谓天纵之才,无人可以重复,因为成人模仿天真都难免造作蹩脚。
然而很多人认同他的大写意花鸟,却不满意他的山水,认为他不会画,和真山真水一点都不像。其实,这才是真正出于性灵的艺术,是东方文化智慧的自然绽放,不少现代欧洲画家告诫中国留学生你们中国才有艺术,意思主要在此。
中国画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原本也追求“应物象形”,这几乎是人类的普世价值之一。但到了宋代,受道禅哲学影响,开始从写实转向写意,崇尚“不似之似”,齐白石将其今译为“在似与不似之间”,并具体诠释“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贯彻在自己的花鸟、山水与人物画中。这是他从民间画匠向文人画家的蜕变,要不然他早年能画很写实的肖像画。
文人画家完善了书画笔墨结合的水墨写意画,又从书法美学中移植许多与世俗认知的“美”完全不同的艺术理念,如 “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离奇不正)毋轻滑(因腕弱而书字软美浅俗),宁直率毋安排(下笔前规划)”,“画到生时是熟时(熟要能 够返生)”等等,它们都被综合在文人画里,为认同者所采用,齐白石就是一位。其天真稚拙的艺术语言,正好切合“不似之似”、“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和生拙的要旨。只是这种理念产生的作品,与常人的审美习惯相悖,所以往往不易被接受。
所谓“常人”不限于中国人,可以包括大部分人类。人类和人个体一样,在儿童时代,绘画观察与表现事物都是稚拙的,成年后则必然求真求美,如果不是文化土壤特殊,概莫能外,所以写实受宠是世界性的。近代出洋留学生乃至流亡学者如康有为,都对西方文艺复兴的古典油画五体投地。不久前拍卖出世界最高价(4.5亿美元)的达·芬奇《救世主》(图1),与他的《蒙娜丽莎》(图2)、《岩间圣母》(图3)等作品所标志的,就是西方古典美学的最高典范。它们可以乱真地复制自然,成为达·芬奇本人所称的“第二自然”,这是从古希腊滥觞,在文艺复兴时代全面复苏而达鼎盛的古典美。




图1



图2



图3
然而到了19世纪,随着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同文化交流互动增强,同属儒家文化圈的日本绘画传播影响了欧洲,使西方绘画产生质变,印象派、后印象派以及嗣后的现代主义多种绘画,都不同程度由写实再现转向写意表现,于是也有了米罗(图4)和夏加尔(图5)等西方画家的儿童画式艺术风格追求。



图4



图5
就因如此,法国国立第戎美术学院院长耶西斯才会对林风眠说:“你是中国人,你可知道,你们中国的艺术有多么宝贵优秀的传统,你怎么不去好好学习呢?”他鼓励林风眠走出美术学院,到各大博物馆去研究学习收藏品,“否则是一种最大的错误。”林风眠学成回国后也才会礼聘齐白石登讲台授课。
从这点上说,中国画不是固步自封顽固保守的,它的传统是流变的,所以既古老又现代。齐白石正是这个优秀传统的杰出代表,因而他的山水画才具有超凡的艺术价值,而艺术价值是难以用金钱量化的。
第三,他的山水画是现代“画上题诗”表现“意境美”的最高典范。十二条屏除了第三幅简单落款,第五、第九幅只题两句旧句,其余九幅都有完整题诗。山水画有三个要素,其中之一是意境,相当于画的灵魂,这与中国古代诗歌发达关系密切,诗歌既促成山水画的诞生,又为它注入魂魄。在山水画壮大期的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开始特别突出意境美,到两宋时期意境美的表现就已高度成熟,并且成了山水画的时代特征。
唐宋山水画的意境美是通过画面塑造直接表现的,无需题诗就“画中有诗”。但到元代以降,中国画出现文人画艺术流派,讲究笔墨的书法性,影响了山水意境的深入塑造,于是改用“画上题诗”来加以表现。这两种意境美的表现方式都传到20世纪。黄宾虹的山水画有的也题诗,但他的审美追求是另一个山水要素笔墨之美,不在意境。在整个20世纪的山水画坛上,几乎可以说“画上题诗”的意境美表现,是齐白石孤军在奋战,并将其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缺了题诗就莫明其画的立意何在。
为何这么说呢?只要比较任何人的山水画,就会发现齐白石的山水构造要件,都被简化和概念化到几近符号,构图布置也常不完整,房屋树石裁割不全,很出人意外而离奇突兀,但却像诗的语言一般,精炼地在配合题诗告诉观者画中的意境所在。为此,看齐白石的山水画如不读题诗,便无法理解意境,审美价值也就会被打一大半折扣。他与其说是在为画题诗,不如说是在为诗配画,所以常见注明诗是旧作。他的山水图式,儿童都可仿效,画家更不在话下,但不会题诗,便与儿童为邻,谁敢宗法?



第一幅
愁心山色一千重,经绝桥横石板通,
江上人家炊断灭,闲游犹有此衰翁。



第二幅
密树浓阴绕地云,石岩双影虎同蹲。
是谁留着秦时月,抛在(亦作上)长天照近人。



第三幅



第四幅
风光何处异人间,柏树森森生夏寒。
我欲结邻居岭上,喜看山色少遮拦。



第五幅
顺尽人情山水在,余霞犹似昔时红。



第六幅
吟声不意出帘栊,斯世犹能由此翁。
画里贫居足夸耀,屋前屋后数株松。



第七幅
中年自唤老齐郎,对镜公然鬓未霜。
儿女不饥爷有画,竹堂不漏杏花香。



第八幅
山峰如角世非虚,木末楼台未足奇。
何处老夫高兴事,桂林归后姓名低。



第九幅
烟深帆影乱,潮长海山低。


第十幅
不教磨墨苦人难,一日挥毫十日闲。
幸有杨枝慰愁寂,一春家在雨中山。



第十一幅
空中楼阁半云封,万里乡山有路通。
红树白泉好声色,何年容我作邻翁。



第十二幅
少时戏语总难忘,欲构凉窗坐板塘。
难得那人含笑约,隔年消息听荷香。
这套山水画于乙丑岁,即1925年,时齐白石65岁。他1916年到北京卖画。1922年陈师曾携其作东渡日本,大受赞誉而蜚声画坛。1927年林风眠任北平艺专校长,请他讲课。这十二屏山水即创作于名声鹊起之际,显得特别用心。
那个时期中国正值多事之秋,时局不稳,处世维艰,所以题画诗有“愁心山色一千重”,“江上人家炊断灭”,“幸有杨枝慰愁寂”,“画里贫居”,“儿女不饥”(反衬时人多饥)等苦语。能够即时反映时代生活,正是文人画的优秀传统,其中居功最伟的是“画上题诗”。只可惜这个宝贵传统正濒临消亡,因为经过一个世纪的西式文化教育,现今的中国画家,已难寻继承人,所以齐白石以及其他诗书画印四绝的大师作品,才弥足珍贵。
2017年12月25日于归云岫

阅读(5624)